內觀結束了,內心充滿感恩與歡喜。
這次的內觀方法與以前在美國學的不大一樣。在美國學的是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包括所有升起的念頭。懂得觀照念頭才會發現,自己怎麼那麼多的雜念、妄念、批判不滿等等,簡直和瘋狂的人差不多。
例如: 看到他人在敲鐘時忙著去排隊拿食物,會心裡暗自說怎麼那麼猴急,不是在修行嗎? 怎麼貪念那麼重呢? 以前走在路上不經意看到不同的人或事,會在頭腦裡嘀嘀咕咕的批評。
但在練習內觀前,對自己的念頭卻完全沒有覺知的能力,還會認為自己從沒有發什麼惡念或惡意,是個好人,常在做好事幫助人,所以自己只有善心善念,實在是非常的沒有自知之明。
練習內觀後才恍然發現,自己怎麼會有那麼多嘀嘀咕咕的抱怨、批評、分別心等等的聲音呢?
例如: 這個人長這樣還上那麼濃的妝,穿這種暴露肥胖的衣服?
這個人走路怎麼這麼莽撞,撞到人也不道歉,真沒禮貌!
這家店服務怎麼這麼慢,這麼差怎麼做生意等等。
連看電視也會產生不斷的批評,尤其是看新聞的時候。
平常更是容易受到周遭親友或其他人的影響,別人在批評抱怨時,也會跟著批評抱怨。就這樣一天之中不斷的產生無數自以為是的批判與抱怨心念。當然這樣的心念與情緒產生無數的負面能量,帶來自己與周遭人不幸和煩惱。
所幸在不斷的練習內觀後,漸漸能夠察覺到腦袋裡的小聲音,慢慢地放掉這些小聲音,才停止產生負面想法與能量,生命也隨著帶來很大的轉變與轉機。
以前只會認為自己很倒楣,老是遇到倒楣事和碰到不友善的人。卻不知我們生命所遇到的人與事都是來自自己的創造。如果我們對他人充滿批判和抱怨,即使我們為他們做很多的事和付出,也很難得到他們的感激和認同。就像太太一面為先生不斷的犧牲奉獻,但又不停地批評抱怨先生的不是,那即使她做出再多的付出,也很難得到先生的讚美和認可。真正心善心美的人,因為所帶的是正面善良的能量,所以遇到的會是真善美的事。即使是別人認為不好的人或事,到他的面前也會轉成好的。
相對的,如果自己老是遇到不好的人或事,一定要懂得檢視和改變自己,而不是老是怪罪和抱怨環境和其他的人。自己的抱怨和怪罪的心會不斷的產生更多的負面能量,而帶來更多負面的人和事,所以要看清楚這些負面能量其實是自己不斷地製造的,只要自己停止製造這些負面的能量,生命就會開始慢慢地轉化了。
在診間,也碰到不少病人,原本認為自己所有的不幸,都是來自破碎不堪的婚姻或原生家庭,家暴的父親、苛刻的母親、外遇的先生等等,但在看到自己的問題後,願意改變自己,很快速地跟家人的關係有了180度的轉化。
最近一位病友寫信與我分享,原本認為父親不愛她,從小到大都對她施加可怕的暴力,讓她心裡有很多的恐懼、傷心與憤怒,但在她看到自己的問題後,轉化自己的心,她發現原來父親竟然對她疼愛有加,現在跟父親的關係好的不得了! 真令人替她歡喜。
這次的內觀學的是觀察自己的身體,尤其是身體的感受,對身體的感受保持平等心,即使是在靜坐時產生很大的身體痛苦,也要保持平等心。一天靜坐12個小時下,大多數人都會產生很大的身體疼痛、僵硬。而絕大多數我們對身體的疼痛會產生抗拒、憤怒、排斥等情緒。所以老師教導我們如何用方法來練習在身體產生疼痛時還能夠保持平等心和平靜與自在的心。
內觀真的很棒,觀心念能讓我們漸漸成為心的主人。當我們的心不會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我們生命才會常處於慈悲、喜悅與自在。觀身體感受能讓我們漸漸成為身體感受的主人,情緒不會受到身體病痛的影響而改變,也不會因為貪愛而成為身體的奴隸。我們的身體免不了生病及老衰,人生也難逃死亡,但透過這樣的練習,我們不再成為身體的奴隸,我們的生命也就不會葬送在不斷的貪愛或逃避痛苦的惡性循環中。
就像手臂被一根很長的尖刺插進去,尖刺每次被人碰觸到都會覺得痛不欲生,為了害怕痛,得要時時小心別人會碰到我們,走路要常常躲閃他人,到哪裡都要小心翼翼,深怕一不小心碰到了尖刺會疼痛不堪,連睡覺也要時時刻刻保持警覺小心,甚至為了這根刺做了特別的防護罩衣服,避免被人不小心碰觸到,所以行住坐臥都圍繞在如何躲避尖刺所帶來的痛苦。其實只要拔掉這讓人苦擾的尖刺,問題就解決了,但人們常常做的卻是如何躲避痛苦,而不是去尋找到痛苦的根源,把它連根拔起。
所以透過不斷的內觀練習,我們終將成為身心的主人,達到真正的喜悅自在解脫,我們很值得花這樣的時間讓自己的生命成長。
附註: 我所去過的內觀中心,不論是在美國還是在台灣,教導的都是斷除煩惱與痛苦的方法,所以任何宗教信仰者都可以學習,他們並不傳任何宗教,而是尊重所有的宗教信仰。
2012年8月26日 星期日
2012年8月17日 星期五
日常生活中的正念
每一口呼吸都很珍貴,時時刻刻維持著我們的生命,然而,當呼吸進出你的身體之際,你的注意力有幾次轉移到其他地方呢?
你的念頭不等於你,但是在周遭萬物生生不息的同時,你有多少注意力是放在內心反覆出現的虛構故事和思考模式上?
畏懼、憂慮或焦慮是否闖入你的覺知,讓你分心,將你阻隔在生命不斷開展的經驗之外?
我們長年累月養成疏忽、分心和心不在焉的習性,永無止盡的忙碌和倉促削弱了我們的專注力,以及與萬物深入連繫的能力。
活在當下可能比你想像中容易,或許與你的差距只有一息之遙而已。
與其將活在當下視為某種作為,不如把它當成進入一個熟悉的領域,並且在那兒深入生存──這麼想可能讓你覺得有所幫助。從這樣的觀點看來,所謂「進入當下的存在」(come into presence)頗為合理。
這裡的「活在當下」(presence)可被視為心識的一面,它欣然接納現前這一刻發生的所有經驗。當下,是你可以進入、離開、回歸,也可以辨識的一個層面。
活在當下具有注意、覺知、靜止和寬廣等特質。活在當下的注意是敏銳、穩定與欣然接納的;活在當下的覺知是清楚、鮮明而不帶偏見的;活在當下的靜止和寬廣則是明顯而且廣大的。
事實上,也許正念修習是一扇門,讓你得以進入「活在當下」的層面,在那兒你有可能容納、連結和了解生活中的一切。
你已經具有一切必備條件,更能活在當下。現在,你本身就具有正念的力量。要體現這股力量,你需要開始提高注意,同時抱著以下的基本態度:不判斷、耐心、初學者之心、信任、不強求、接受,以及放下。除了正式禪修之外,每天在平常的活動和經驗中不拘形式地修習正念也很重要。
隨著你正念修習的增長,正式修習和非正式修習之間的明確界線開始變得模糊。不管外在情況如何,你的內在對當下的感受愈來愈強烈。這種活在當下的能力增強,將會給你力量,讓你在畏懼、憂慮和焦慮出現時能夠克服,也更能充分體驗自己生命中的豐富和喜悅。
修習正念的一個理想入手處就在日常活動中。為了更能活在當下,一開始你可以注意平常不願注意或沒有注意到的事,例如:
‧呼吸進出身體所產生的覺受
‧背部靠在椅子所造成的壓力感或觸覺
‧外面街道上車輛經過所發出的聲響
‧食物將要送入口中時散發的氣味
‧一份三明治吃到第三口和第四口的味道
‧午後陽光投影在桌面的樣子
這張清單的項目可以不斷增加,甚至無止盡延伸下去。但重點是生活中有這麼多事物被忽略,以致「不注意」變成一種習慣。
如何注意是一大關鍵:要以正念提起注意力。這表示要注意,但不加判斷,也不設法促成任何一件事。不要試圖改變事物,這種注意帶著容許的態度,其中有好奇心,有初學者之心,還有一顆「不知」之心(不針對當下的事物編故事,不因為對當下有了許多想法而自以為已經了解)。
以正念提起注意力也表示溫和、輕柔而穩定地注意,而且不僅用眼睛注意,或用心注意,而是整個人完全投入地注意。你能面對當下經驗的整體嗎?你能將發生於每個感官的經驗納入自己的覺知範圍嗎?
以此方式貼近生活,以更敏銳的心去感受日常經驗的細節,刻意地提起注意力,這也就是訓練自己的心安住於當下。此時,你正逐漸充分意識到生存的體驗,也開始發現內在的寬廣和寂靜。這寬廣可以開始發揮支持的作用,在你處理畏懼、恐慌與焦慮時,它會出現,當你應付憤怒、悲傷或絕望等讓人吃不消的不速之客時,它也不曾離開。此外,當你面對生命中的喜悅時,它也與你同在。
正念不只是克服困難的一種技巧。你愈能夠放下對結果的執著,純粹注意當下的一切,你的正念修習力量愈大──這是正念看似矛盾的特點之一。另外,修習正念還有一項報酬:你可以重新連結生命中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
活在當下欣賞美好的音樂,
活在當下享受奇妙的落日,
活在當下感受摯愛溫暖的手──
每當你的生活因為美而增添光彩時,請活在當下。
透過提起注意力和修習活在當下的日常習慣,正念得以增強。這絲毫沒有神祕可言,也不難理解。那的確需要努力,尤其是一開始的時候。
所以,當你注意到內心一再胡思亂想時,請不要苛責自己,不要讓挫折感或懷疑阻礙你重新開始。你只要再一次注意細微之處就好,放鬆,再次提起注意力,持續回到當下,讓自己完全注意當下存在的一切。
日常生活修習正念的邀約
對於日常活動,請開始多加注意,以這種溫和的方式增長正念的修習。
一天至少有一餐正念飲食:或者至少提起正念吃一兩口飯。吃點心時也要有正念,如果你吃點心除了因為肚子餓之外,還有其他原因,那麼要更嚴密地注意當下發生的情況。
選一項日常活動修習正念:可以是刷牙、穿衣服、淋浴、遛狗、洗碗或其他任何活動。動作中,速度要夠慢,以便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各種體驗,並且注意當下內心的評語或念頭。
更加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不同情境:當你到處跑外務,在開會或工作中,在辦公桌休息片刻,在花園裡,日出,日落,或上健身房運動時,無論身在何處,盡量品味當下的體驗。
不要擔心自己時間不夠,你需要多少時間都不成問題。當你開始挪出時間活在當下,就會發現左右你生活的急迫感和輕度恐慌,只不過是感覺而已,它們出現,改變,而後消失,正如其他一切事物一樣。
摘錄自-放輕鬆:揮別壓力的正念減壓法 /作者:傑弗瑞‧布蘭特力/譯者:方怡蓉/出版社:法鼓文化
2012年7月24日 星期二
禪坐,讓心靈開源節能
禪坐,讓心靈開源節能
人們會因各種雜亂的妄念,消耗了體能,降低了智能,使得生理組織,發生震撼而失去平衡的作用。學會了禪坐的方法,就能夠減少那些雜亂及無益的妄念,使你的頭腦經常保持輕鬆與冷靜的休閒狀態,當需要用它來解決問題的時候,便得以充分地發揮它的最高功能。
■ 聖嚴法師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於自己身心瞭解的程度,是極其有限的,一個人在心理活動方面,每天究竟有過多少的念頭波動起伏,固然無暇審察,即使剛剛滑過的一分鐘之間,有過多少什麼樣的念頭?主要的一、兩個,或尚有點印象,許多微細的、一閃即逝的念頭,就弄不清楚了。再從生理的活動方面探討,細胞組織的新陳代謝,生滅不已,從常識上說,你是知道的,從感覺經驗上說,你是無法知道的。當然,我們也沒有把這些問題弄清楚的必要。
重要的是,處身現代工商業社會中的人們,不論從事學問或其他職業、不論為個人謀生活或為大眾謀福利,處處均需要運用高度的智能及強韌的體能。但是,人們卻很少知道,在其智能及體能的寶庫深處,有著很大的漏洞,將大量的能源無謂地漏掉,同時,又不能生產出應該可以生產的足夠能源來。這可稱為能源的浪費,也是生產量的停滯,既未盡力開源,也未能適當地節流,實在是極其可惜的事。
妄念,心靈的漏洞
這個漏洞是什麼?就是各種雜亂的妄念,消耗了體能,降低了智能,妄念之中尤其是使情緒激動的強烈欲望、忿恨、傲慢、失望等,均能使得生理組織,發生震撼而失去平衡的作用。假如學會了坐禪的方法,你就能夠減少那些雜亂及無益的妄念,使你的頭腦經常保持輕鬆與冷靜的休閒狀態,當需要用它來解決問題的時候,便得以充分地發揮它的最高功能。又能使你的全身各種內分泌腺,保持著相互調配、合作無間的工作狀態,促進交感神經系統與副交感神經系統的相互為用。
比如交感神經系統的腦下垂體、松果腺、耳下腺、胸腺等,有收縮血管、升高血壓,使得全身的興奮機能活躍起來;表現於外,則為反應機警敏感等的功效。副交感神經系統的副腎、卵巢、睪丸、胰臟等的內分泌腺,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緩和興奮機能的作用;表現於外,則為沈著穩定的功效。兩者的優點相加,便可形成完美的人格,偏於任何一邊,均有它的缺陷。
我們知道,由於工作緊張、用腦過度,或者由於某種外來因素的刺激,不論是狂喜、暴怒等,均能使得血管收縮、脈搏跳動的次數增加、血壓升高、呼吸急促,結果,便可能形成腦溢血、失眠、心悸、耳鳴、神經過敏、消化不良等的病症。這是因為,當你的情緒在劇烈地激動之時,你的血液中,由於內分泌腺的工作,失去了平衡,所以出現了毒素。
內分泌腺在正常狀態下是促進人體健康的。若失去平衡,便會對人體健康亮起警報的紅燈。坐禪的功效,能使人將浮動的情緒,轉化為清明而平靜的情操,臨危險,不恐懼;逢歡樂,不狂喜;得之不以為多,失之不以為少;逆之不以為厭,順之不以為欣。所以它能成為你身心安全的保障。
身心需要調和解放
說得更清楚些,人體的交感神經系統與副交感神經系統,應該經常保持平衡發展,否則,除了在生理上的不健康之外,在心理及性格的發展上,也是不健康的。如果偏於前者,他將是敏感、自私、急躁、易怒和缺少友善、不得人緣的人。如果偏於後者,他將是渾厚、老成、樂天、和善的人。
前者發展的結果,好的一面,可能成為孤傲的哲學家、精明剛強的軍事家、憤世嫉俗的書生;壞的一面,則可能成為剛愎自用、暴戾成性、頑劣不羈的人物。後者發展的結果,好的一面,可能成為悲天憫人的宗教家、寬宏大量的政治家、胸襟開朗的藝術家等;壞的一面,則可能成為沒有理想、不辨善惡、不明是非、為人處事缺乏原則的爛好人。
當然,如果僅僅偏於一邊的發展,那是決定傾向壞的一面,如已從好的一面現出特色,必定多少是得力於兩者的調和。
坐禪,是協調全身的組織機能,步上正常的工作,並助其發揮最高功能的方法。下手處,是以調身、調息和調心的方法,減輕交感神經系統的負荷,沖淡主觀意識的影像,將自我中心的界限,漸漸向外擴大,乃至忘卻了自我的存在,主觀意識便會消融於客觀意識之中,到了這種境界的人,種種的煩惱,雖未徹底解除,對他已不會構成身心健康的威脅。
貪欲、瞋恨、不反省自己、不原諒他人、不分析事理而形成為煩惱的原因,即在於主觀的意識太強烈。以為他雖與一切事物相對立,一切事物均不應與他的主觀意識相違背。未得之時,他要追求;求得之後,可享受之事物唯恐失去,可厭的事物又唯恐脫不了手。求不到時,固然煩惱,求到之後,依然受著各種煩惱的包圍。
唯有坐禪的方法,可將人們從自我中心的主觀心態,漸漸地轉變為客觀心態,從主觀的煩惱陷阱之底提救,冉冉上升至客觀的自由世界,因而得到身心的解放。(摘錄自聖嚴法師著「禪修菁華」系列之《入門‧坐禪的功能》)
人生雜誌:https://www.facebook.com/humanitymagazine
2012年7月10日 星期二
每天送自己一個禮物-正念放鬆5分鐘
活動目的:
辛苦為經濟打拼的上班族、正在受教育的學生,常容易緊張、擔心工作無法完成、書念不完、氣候炎熱情緒煩躁、影響睡眠品質、與家人同事關係緊繃。我們每天不斷趕著目標進度, 已經好久沒有靜下來跟自己身心對話,鼓勵您"每天送自己一個禮物,正念放鬆5分鐘"。在繁忙緊湊生活中用正念呼吸把心帶回來, 即可享受這股寧靜安詳與和諧,體驗生命美妙。
適用情境:
檔案下載:
* 正念靜心練習MP3:純聲音指引版本、聲音含音樂版本、 聲音文字檔
* 正念身體掃描練習MP3:聲音指引版本。
* Android APP、iOS APP: 未來將推出免費APP,若您希望收到通知,歡迎填寫表格。
致謝名單:
* 正念靜心Mp3:美國加州MBSR指導老師蔡淑英錄製。
* 背景音樂:馬來西亞音樂家黃慧音Imee Ooi/願願音樂工作室授權使用The Chant of Metta。
* 正念身體掃描MP3:台灣MBSR指導老師陳德中錄製。
意見回饋與邀請:
若貴組織希望邀請蔡淑英老師當面指導正念靜心練習,歡迎上述表格留言。您有相關心得分享,歡迎至正念粉絲團留言分享:https://www.facebook.com/mindfulness.tw
MP3使用原則:
以上MP3檔案,歡迎教育界、各類職場免費流通公益使用。若非公益用途,敬請來信告知:tw.mindfulness@gmail.com
補充資訊:
* 正念訓練對各年齡層學校教育的貢獻、以及對懷孕、分娩、育兒、親子關係的正面影響,歡迎閱讀:西方正念教育概觀:向融合正念訓練於我國教育邁進 (作者:溫宗堃)
* MIT 卡巴金博士(Jon Kabat-Zinn, PhD) 對正念 (mindfulness) 的定義: Paying attention in a particular way: on purpose, in the present moment, and non-judgmentally .「以一種不加評判的態度,刻意地留心覺察當下此刻」
* 正念減壓的七個態度
1. 不作判斷(Non-Judging) :不對自己情緒、想法、疼痛等現象作好或壞的價值判斷,只是純粹地覺察。
2. 保持耐心(Patience):對自己當下的各種身心狀況保持耐心,有耐性地與它們和平共處
3. 初學之心(Beginner’sMind):常保持初學者之心,以赤子之心面對每一個身、心事件的發生。
4. 信任自己(Trust):信任放下自己、相信自己的智慧與能力
5. 無為不強求(Non-Doing):只是無為地覺察當下發生的一切身心現象;(Non-Striving)不強求想要的目的
6. 接受現狀(Acceptance):願意如實地觀照當下自己的身、心現象。
7. 放下種種(Let it go):放下種種的好、惡分別心,只是分分秒秒地覺察每個當下發生的身、心事件。
辛苦為經濟打拼的上班族、正在受教育的學生,常容易緊張、擔心工作無法完成、書念不完、氣候炎熱情緒煩躁、影響睡眠品質、與家人同事關係緊繃。我們每天不斷趕著目標進度, 已經好久沒有靜下來跟自己身心對話,鼓勵您"每天送自己一個禮物,正念放鬆5分鐘"。在繁忙緊湊生活中用正念呼吸把心帶回來, 即可享受這股寧靜安詳與和諧,體驗生命美妙。
適用情境:
- 教育界師長上課前帶動學生放鬆,調節情緒提昇學習專注力*。
- 上班族會議前先放鬆沈澱,增進與會者同理傾聽與共識形成。
- 每個人享用餐飲前,身心先放鬆,細嚼品嚐每口食物,改善腸胃消化吸收能力。
使用說明:
若您空檔時間不多,歡迎下載 "正念靜心練習MP3",5分鐘左右。如果您時間充裕,特別是睡前,鼓勵您下載”正念身體掃描練習MP3”,覺察全身各部位感受、情緒與念頭。正念的練習,關鍵在於持續的練習過程,鼓勵您以不強求成效態度,來面對結果。檔案下載:
* 正念靜心練習MP3:純聲音指引版本、聲音含音樂版本、 聲音文字檔
* 正念身體掃描練習MP3:聲音指引版本。
* Android APP、iOS APP: 未來將推出免費APP,若您希望收到通知,歡迎填寫表格。
致謝名單:
* 正念靜心Mp3:美國加州MBSR指導老師蔡淑英錄製。
* 背景音樂:馬來西亞音樂家黃慧音Imee Ooi/願願音樂工作室授權使用The Chant of Metta。
* 正念身體掃描MP3:台灣MBSR指導老師陳德中錄製。
意見回饋與邀請:
MP3使用原則:
以上MP3檔案,歡迎教育界、各類職場免費流通公益使用。若非公益用途,敬請來信告知:tw.mindfulness@gmail.com
補充資訊:
* 正念訓練對各年齡層學校教育的貢獻、以及對懷孕、分娩、育兒、親子關係的正面影響,歡迎閱讀:西方正念教育概觀:向融合正念訓練於我國教育邁進 (作者:溫宗堃)
* MIT 卡巴金博士(Jon Kabat-Zinn, PhD) 對正念 (mindfulness) 的定義: Paying attention in a particular way: on purpose, in the present moment, and non-judgmentally .「以一種不加評判的態度,刻意地留心覺察當下此刻」
* 正念減壓的七個態度
1. 不作判斷(Non-Judging) :不對自己情緒、想法、疼痛等現象作好或壞的價值判斷,只是純粹地覺察。
2. 保持耐心(Patience):對自己當下的各種身心狀況保持耐心,有耐性地與它們和平共處
3. 初學之心(Beginner’sMind):常保持初學者之心,以赤子之心面對每一個身、心事件的發生。
4. 信任自己(Trust):信任放下自己、相信自己的智慧與能力
5. 無為不強求(Non-Doing):只是無為地覺察當下發生的一切身心現象;(Non-Striving)不強求想要的目的
6. 接受現狀(Acceptance):願意如實地觀照當下自己的身、心現象。
7. 放下種種(Let it go):放下種種的好、惡分別心,只是分分秒秒地覺察每個當下發生的身、心事件。
2012年7月5日 星期四
正念減壓.身心健康
作者:陳德中 / 台灣電力公司-”同心園地雙月刊”2012/7月號
記得約二十年前,我還未接觸禪修時,某天,有個非常重要的考試。我十分重視那個考試,很擔心會考不好,為了希望擁有最充沛的精神應考,幾天前我就已計畫好「前一晚我必須睡滿七個小時」。考試是八點開始,所以我都算好:七點要出門、六點要起床、所以我一定要在前晚十一點前睡著。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我十點就洗好澡、準備好物品,十點半就準時上床,心想,半小時內我必須睡著。躺下後,不知怎的翻來覆去一陣還是沒睡意,看看時鐘,糟糕!已經10:50了,心裡有點急,告訴自己,我一定要在十分鐘內睡著,又過了一陣子,再去看時間,怎麼辦!已經11:10了……。那晚我的下場如何,相信各位聰明的讀者應都可想像得到吧!
根據統計,台灣有失眠狀況的人超過四百八十萬,其中約兩百五十萬人有慢性失眠問題,其中又約三分之一主訴自己害怕睡眠。臨床就曾發現,有個案因長期處於淺睡狀態,致白天精神不濟、工作效率差,但不知自己為何失眠,久而久之,每到晚上就怕自己睡不好覺,愈怕就愈會失眠。
除了部分失眠個案是由於生理及環境因素所致,多數的失眠都跟壓力有關。當人焦慮緊張時,體內的交感神經系統作用會增強,它讓全身處於備戰緊繃的狀態,這是身體面對危險時的求生本能,但是如果長期都讓身體不斷處於危險的訊息下,器官過度耗損,免疫系統功能會下降。而副交感神經系統,無法適時發揮煞車功效讓身體放鬆舒解,使得身體無法好好休息。
論就壓力來源,職場絕對占了重要比例,而持續過量的工作壓力,影響的不僅是個人身心健康,進而也影響工作表現與生產力,對於企業及家庭都帶來負面效果。
所幸,問題是有解的。
1979年,美國卡巴金博士(Jon Kabat-Zinn, Ph.D.)於麻州大學醫學院創設了正念減壓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MBSR),結合東方禪修傳統與西方醫學研究,協助參與者以正念內觀處理壓力、疼痛和疾病,三十多年來西方學界與醫界、心理界已發表數百篇的權威研究文獻,證實其為一套有效的團體訓練課程,對眾多身體與心理疾病都有著良好的療癒輔助效果。迄今北美已有包括史丹福大學附設醫院在內三百多家醫院及機構開設此MBSR,對象包括一般民眾、企業主、音樂家、運動員等,成效十分顯著。
而個人在十多年前學習禪修後,經過多年不斷練習,身心情況大幅好轉。在美國留學期間,知道有這樣整合東西方傳統的方法,便決心去跟卡巴金博士好好學習,希望將來能再將它帶回東方,讓現代社會為壓力焦慮所苦的民眾得以實際改善身心。去年回台後,於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開設了台灣醫療體系首次的八週「正念減壓」訓練課程,發現成效相當良好,由當時我們所用之匹茲堡睡眠品質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及貝克焦慮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的統計結果來看,對參加的台灣民眾確實有很大幫助。在此,也跟各位讀者們分享其中一些觀念與方法,供諸位參考。
卡巴金博士對正念(mindfulness)的操作型定義為:「以一種不加評判的態度,刻意地留心覺察當下此刻」(paying attention in a particular way: on purpose, in the present moment, and non-judgmentally)。時時刻刻,以無所求的態度,保持耐心與不評價,並帶著初學者的心,用新鮮的感覺看待事物。
基本上,人生在世,是不可能完全沒有壓力源的。在此有兩個名詞需先區分一下:「壓力」(stress)與「壓力源」(stressor),前者是個人內在的主觀壓力感受,後者是可能帶來這些壓力感的外在來源,例如截止期快到的工作、愛挑剔的配偶…等。從美國、台灣到中國大陸,我曾在不同國家、不同班別問過許許多多的學員,可說沒有人是完全沒壓力源的。事實上不管是總統、首富或是路邊乞丐,當然也包括你我周遭的同事,大家都得面對。我們總會希望最好別有任何討厭的壓力源,但工作輕鬆無比、每月超高收入、老闆寬厚仁慈、部屬勤勞聽話、老婆漂亮體貼、老公帥又多金、父母長命百歲、子女乖巧孝順、自己身體又極為健康…等外境完美、全無壓力源的情況,又幾乎不可能存在,至少不會持續、穩定地一直存在。這種體認的本身,就是邁向減壓的第一步。
總之,能減少外在壓力源固然很好,但更重要的是,培養面對壓力源的態度,學習在不如意的外境下,依然保持內心的從容與安定,使得壓力指數降到最低。因此,縱使面臨同樣的「壓力源」,兩個不同的人所感受到的「壓力」就可能有很大差異。舉例來說,主管交代兩位員工同樣的五項工作,並給予同樣的截止期限與資源,員工A可能聽完後就開始擔心,怎麼辦?這麼多事做不完!或是開始埋怨主管,把時間心力都花在擔憂、罵主管或幻想調單位等上面,最後一件事也做不好,內心還覺得壓力很大;員工B可能運用正念活在當下的概念,「一次只做一件事」,挑一件事,專心致志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就像全世界就只有這一件事要做,做完再往下做,對他來說,永遠只有「一件事」,就這樣,俐落又從容地專注於每個眼前項目,可能很快五項都完成,心中就不再牽掛,自然也不覺有太大壓力。
而以上觀念上理解容易,實際上要做到可能沒這麼順利。一方面因缺乏練習,二方面,人類除認知層面外,還有情緒與感覺。一般人遇到壓力外境時,可能腦中會有擔心的想法,心裡會有焦慮的情緒,身體上也會出現緊繃不舒服的感覺,包括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胸口悶脹等等。而以上這幾種又會不斷交互影響,使得情況往負向循環。有些人會在壓力源前慌亂無章或生氣埋怨,不只是因腦中的想法,卡在胸口那不舒服的緊繃感通常也是主要因素。因此,練習覺知並客觀觀察自己的情緒與身體感覺,變成是重要的關鍵。
若我遇到高壓情境後,通常我會先深呼吸兩三次,接著客觀觀察自己的身體感受:哦!我的呼吸有點急促、心跳有些快、胸口有點悶,這就是所謂緊張的感受,不過就是這樣嘛,so what?就這樣從旁客觀看著它、體驗它,那些感受就自然不那麼擾人,內心也自在多了,藉著再來做思考與採取行動,方向都將較為正向。若我們能夠覺察到自己的負面情緒或感覺,但卻不像過去一樣習慣性的評價與排斥它們,而是好奇地探索、客觀如實的體驗,不把「它們」當作是「我」,甚至試著與它們和平共處一會兒,若能如是練習,我們將能截斷壓力焦慮的負面循環,而往喜悅、輕鬆、活力的方向邁進。
除了概念與態度,正念減壓課程中還有許多練習方法,有正式的,也有生活的。在此介紹幾個生活易用的方法供讀者們參考,希望諸位即使沒機會上課,也可試著在生活中練習。首先是三分鐘呼吸體驗:一天當中找幾個空檔,舒服地坐著,眼睛輕閉,身心放鬆,接著把注意力放到鼻端,來觀察呼吸的進出,不需控制呼吸,就是體驗它、覺察它、陪伴它,三五分鐘都可。平常就可多練習,當你覺得心煩意亂或緊張不安時更可以試試。同時,加上正念步行,效果會更好。找個小地方散步走走,即使是辦公桌到洗手間之間的距離也行,步行時留意腳步抬起與落地的動作,留心腳底板與地面接觸的感覺,以及你身體的重量感,並可留意空氣流過臉頰、手臂、雙腿的感覺。此外,當你在排隊時,也可利用這個時間去留意自己的站立與呼吸,去感受腳與地板的接觸面、以及整個身體的感覺。而吃飯時,則可減慢咀嚼的速度,用心品嚐食物的味道;帶著覺知,來看著食物、聞著食物、嚐著食物、嚼著食物、以及將食物嚥下。
至於睡覺方面,還記得我一開頭說的過去經驗嗎?若你問我現在晚上都幾點睡著,我會說我不知道,是真的不知道,因我早已不去看時鐘。此時的我,根本不在乎何時能睡著,當然也不會去看現在幾點,甚至連想睡著的企圖心都放下。我就只管躺在床上、放鬆各部分肌肉、並且就在當下體驗呼吸、享受呼吸,這些就是我唯一要做的事,是否睡著就不管了、也不重要。而通常,吸呼觀察沒多久就會突然不省人事、進入夢鄉,下次恢復知覺則是早上的鬧鐘響時了,我不去計算自己幾點睡著、共睡了多久,但我很清楚起床後精神非常好,內心也安定喜悅。以上這些,真是美好的轉變與體驗。最後,以一首宋朝慧開禪師的短詩跟諸位讀者們分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延伸閱讀:
每天送自己一個禮物-正念放鬆5分鐘
延伸閱讀:
每天送自己一個禮物-正念放鬆5分鐘
2012年5月31日 星期四
對付疼痛的策略──班迪達尊者
對付疼痛的策略──班迪達尊者
洞察「現象」真實本質的程度,取決於我們開展的定的程度,心愈定,愈能洞察並了解實相,在覺知苦受時更是如此。若定力羸弱,就無法真正感覺到一直出現在身上的不舒服,而在定力開始加深時,即使最輕微的不適都變得清楚,就像被放大與誇張地呈現。人類多數都像近視一般,沒有「定」的眼鏡,這世界顯得朦朧、模糊且難以辨認,一旦戴上眼鏡,一切都清楚明亮。這不是因為所緣改變了,而是視力變得敏銳。
當你用肉眼注視一滴水,看不到什麼;但若放到顯微鏡下,會開始看到其中發生很多事——許多東西在舞動、移動,你會被水吸引住。如果在禪修中能戴上定的眼鏡,你會感到驚訝,在看來停滯又無趣的痛點上,竟發生許多變化。定愈深,對疼痛的了解也愈深。你對這些苦受處於不斷變遷的狀態,從一種感覺到另一種,改變、減弱、增強、變化與舞動看得愈清楚,你會愈來愈著迷,定與念愈發深刻、敏銳。這場表演變得精彩絕倫之際,有時會突然意外地結束,好像戛然落幕一般,疼痛便奇蹟般消失了。
不能鼓起足夠勇氣或精進來注視疼痛的人,永遠無法了解深藏其中的潛力。我們必須培養心的勇氣——勇猛的精進以注視痛苦,讓我們學習不逃避痛苦,而直接面對。
當疼痛生起,第一個策略是將注意力直接朝向它的中心,試著進入痛的核心。看痛就只是痛,持續不斷地觀照,試著進入痛的表面之下,如是便不會回應疼痛。
也許你非常地努力,但仍漸感疲憊,疼痛耗盡心力。若無法維持相當程度的精進、念與定,那便是優雅地離開的時候。第二個處理疼痛的策略是與它一起遊戲,你進入疼痛,然後稍稍放鬆,將注意力放在疼痛,但放鬆念與定的強度,這能讓心休息一下。然後再次儘可能地接近疼痛,如果不成功,再撤離一次。如此進進出出、反反覆覆二至三次。
如果疼痛還是很強,儘管有這些策略,你的心仍緊繃、縮緊,便是優雅投降的時候了。但這並不意味著變動姿勢,而是轉換專注的位置,完全忽略疼痛,將心放在腹部的起伏,或你所使用任何的主要所緣。試著一心專注其上,就能將疼痛阻隔於覺知之外。
------ 摘自香光書鄉《今生解脫》pp.63-64
2012年5月30日 星期三
7月份 MBSR正念減壓課程
2012 南山放生寺MBSR正念減壓課程
- 面對著種種嚴峻的境界,如何找到方便、善巧的身心安穩之道?
- 南山放生寺本著初衷—利益有需要及有興趣人士,持續以隨喜方式推廣8週正式課程,所邀請的具格MBSR教師均在美國完成師資訓練且教學資歷完整註。
課程說明會 : 7月21日(星期六) 下午1:00至2:00
正式課程 : 7月21日起至9月8日,每週六下午2:00至4:30及一日練習
※ 8月26日(星期天)是一日練習,時間為上午9:30至16:00
※ 若講師時間許可,本寺會持續推展此課程,請注意本寺網站或來信告知聯絡方式。
MBSR正念減壓法,是第一個被西方主流醫學機構接受的以「正念禪修」方法運用在身心醫學的輔助療法,三十多年來已被醫療、學校、企業、監獄等機構廣為應用。臨床證明,透過「純粹地注意當下每一秒所顯露的身心經驗」,可以切斷內心的糾葛,因而減緩疼痛和各種身心不適的慢性病症,增強免疫力,並能開發腦部潛能。
1979年,MBSR「正念減壓法」創始人Dr. Jon Kabat-Zinn (卡巴金博士是MIT的分子生物學博士) 為麻州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開設減壓及疼痛門診,並設計了「正念減壓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他有許多英文著述,目前中譯本有「當下繁花盛開」,其他人的著作中也可看到或引用他相關的論述。
1995年,麻州大學醫學院再邀請卡巴金博士設立「正念中心 CFM」http://www.umassmed.edu/cfm/home/index.aspx。目前美、加等地約有三百多家醫療院所,包括史丹佛大學附設醫院和相關機構,都運用MBSR幫助病人,成果卓越深受肯定。
本活動希望帶領大家瞭解及運用MBSR。正式課程共8週,另加一次課程說明會及一次全天的實際演練。透過每週一次2.5小時的指引及心得分享,次第培養並強化您的覺察力,並將正念帶到生活中,讓您能隨時覺察到自我身心狀態,面對或處理生活中的壓力、情緒及身體的疼痛等不適,幫助您改善人際關係,利益自己也利益家人朋友。
目的:幫助學員『學習如何自我開發,自我覺察,自我學習和自我療癒』而能達到:
☆ 減壓 ☆ 令思考更清晰 ☆ 提高專注力及覺察力
☆ 改善溝通技巧 ☆ 增強應變能力 ☆ 提升工作效率
內容: 1)學習各種正念減壓方法,包括:
☆身體掃描 ☆正念瑜珈 ☆靜坐 ☆日常正念活動及行走靜觀
2)透過上課期間每日約30-45分鐘的正念練習,瞭解自己面對壓力及情緒的反應和這些反應之後一連串的身心狀況。
3)練習智慧的處理問題和有效地溝通,以及學習照顧自己身、心的需要。
對象:適合不同人士,包括--
☆ 備受壓力需要紓壓 ☆有疲累或睡眠障礙 ☆生活失調、緊張焦慮 ☆高血壓、長期頭痛
☆ 有長期痛症 ☆願意積極改善身心狀態
☆ 醫護人員、社會工作者、各級學校教師、大專院校心身諮商相關科系學生
報名方式:
1.請將報名表(可上網下載)傳送至南山放生寺(傳真、郵寄、親交或郵電均可)
傳 真: (02) 2943-8547 信箱: fangsheng.monastery@gmail.com
聯絡電話:(02) 2945-0777 / 0910-234716
地 址:23570新北市中和區忠孝街108號
2. 完成繳交保證金及教材費,繳交方式詳見報名表
※ 說明會後,若無意願參加課程者,當場退還保證金及教材費
學費及材料費:
1. 學費:隨喜,但須先繳交保證金NT$3000元,全勤者於圓滿日退回保證金。(請大家珍惜這難得的機緣,國內外均有一定的收費)
2. 教材費(講義及CD) 300元
※ 前怡萱老師的學員,若不需教材需經得老師同意 。
☆ 有經濟壓力之中南部學員,全勤者本寺可提供交通費之補助。
名 額:限25名以下
本寺會事先審核報名表並寄發通知,收到保證金後即為完成報名手續,依匯款順序,額滿為止。
主辦單位及活動地點:南山放生寺 http://www.fangsheng.org.tw/
地址:23570新北市中和區忠孝街108號
(捷運南勢角站步行約8-12分鐘)
講師介紹:
黃怡萱,1960年生。
- 1985年國立台灣大學夜間部外文系畢業。
- 2000年因一場病接觸佛法及內觀禪修,自此開始研讀經典,多次參加十日的靜默禪修活動,並長期在佛教團體擔任義工。
- 2008年3月離開任職二十餘年的台灣大學文學院語文中心,專心投入禪修及身心能量療法的研究。持續在一個民間的癌症支持團體擔任義工。
- 2010年9月到美國加州學習MBSR(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正念減壓療程),在聖荷西(San Jose) 的O’Connor 醫院完成為期十週的專業師資訓練。指導教授為:Dr. Bob Stahl(『減壓由一粒葡萄乾開始』的作者—心靈工坊出版).
- 資歷完整,已帶領過6次MBSR 8週的課程及數次一日工作坊和演講。
註:目前台灣在美國完成師資訓練且帶領過正式8週MBSR課程者只有五位,一位只在僧團中帶領,一位常居美國,怡萱老師是其中之一。
2012年5月24日 星期四
播種、正念的力量
歡迎點選網址,觀看<播種, 正念的力量>影片:
≪播種, 正念的力量≫, 是一部依據一行禪師與梅村僧團合寫的著作,≪播種:與孩子修習正念≫,所策劃拍攝的影片。
這部電影和動畫影片將為小朋友與成人提供一個體現和平與福祉的經驗。在影片結束之後,它依然會是個創造平靜,幸福生活的有效工具。影片將於今年七月在法國梅村擧辦的長達一個月的家庭禪修營期間拍攝。暨時將會有幾千個來自世界各地的家庭來參加禪修,共同學習正念如何能豐富和療癒所有年齡層的人。
本片是梅村三十年來與小孩子們,家長們與教育學家們分享正念與慈悲之豐碩成果。
≪播種≫將提供十分饒富意義,生動有趣的活動譲小朋友們可以自行在家裡,在學校或在社區中練習,也可以由大人來引導。主要的練習包括正念呼吸,正念行禪,請磬,鵝卵石禪,小孩子的道德規範--雙歸依,吃飯禪以及如何化解衝突與處理強烈的情緖風暴。
孩子們將學習啟發性的歌曲, 它們能夠加強和平的實踐, 並且受到家庭, 其他小孩子勇敢並有創意地運用正念在曰常生活中的故事所鼔舞。
本片將能幫助小朋友釋放壓力,增加專注力,培養感恩心和信心,讓他們學習如何處理痛苦的情緒,改善與自己溝通,與他人溝通的能力,並觸及到自己與大自然相互依存的本性。
本片將會放映來自好幾個國家的家長,老師和小孩,並包括一行禪師本人,寶嚴法師,法融法師和其他男眾、女眾法師。他們將分享他們修習正念的經驗。
這套環保永續包裝的雙DVD和限量版的Blu Ray DVD將包括本片,另有Joe Reilly的音樂及其他梅村四眾僧團的音樂家,優良教材和練習,讓老師,家長或小孩子能很容易上手,潛移默化地把正念的力量帶入他們的教室裡、他們的家庭中和他們的生活中。
所有的漫畫書, 銷售的所得利潤,百之十五將捐給梅村。
正念是個極為有力的工具。它可用來幫助小孩子,家長,老師和社區,發展倡導內心平靜與周遭環境的平靜的技巧。請協助我們透過電影媒介,巧妙地把正念修習所帶來的轉化力量介紹給世界各地的青年朋友。
捐款網址:http://www.indiegogo.com/plantingseedsfilm?c=home&a=587200
影片網址: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xCtiMnDD764
2012年5月2日 星期三
陳德中:正念是種生活態度
作者:周涵
標題:陳德中:正念是種生活態度
“如果有人問您,為什麼要修習正念,您怎麼回答?”
“那麼我會問他,你有困擾嗎?你想感受快樂嗎?你想和內心深處的平靜與喜悅相遇嗎?如果想,那麼OK,修習正念吧,這是一條道路。”
連線陳德中老師前,我很緊張,非常緊張。畢竟,即將和我對話的,是一位曾由聖嚴法師和卡巴金博士親授,接受過東、西方專業訓練,推動當前“正念”發展的領軍人物。但當陳老師的聲音從話線中傳遞過來,就像溫和的手掌,撫平了我內心的粗糙。
“在沒有修習正念前,我也許會特別緊張,比如說不知道接下來要面對的記者,是何方神聖,她會不會提些猝不及防的問題?但現在,我會觀察自己的緊張,哦,我的呼吸有點急促,心跳有些快,胸口有點悶,這就是緊張的感受,不過如此。SO WHAT?就這樣看著,它就自然不那麼擾人,人就放鬆了。”原來,他也會有緊張!我快速地觀察了一下自己的感受,就在來這兒前半小時,我突然“感冒”了,不停地打噴嚏,胸悶,聲音也變了。——難道我是用這些表現告訴自己,即使發揮不好,也是有理由的,因為我“感冒”了?
“讓我們的心,就像天空,無礙、寬廣。有白雲飄過,有鳥兒鳴翅,也有飛機的轟鳴,但它們都會經過,只是經過,經過……”
他的聲音緩慢安詳,就像寬廣平靜的湖床,使我融入其中,如同一粒水珠,細小輕盈,然而自足、完整。
無疑,我的“感冒”症狀不翼而飛。我感覺無比清新。
正念已成為我的生活態度
CHINA.PSY 周涵: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接觸正念的,它當初為什麼會觸動到您?
陳德中:這要追溯到17年前,那時我讀大四。在校園裡看到聖嚴法師主持“禪修營”的海報,為時7天,裡面提到這期間不能說話。我當時其實挺愛講話的,同學就和我打賭,說你7小時不說話都難做到,何談7天?因為不服氣,我報名參加了。沒想到禪修才一天,我就想跑,天很熱,腦子很活躍,焦躁不安,太痛苦了。好不容易才克制住。後來七天過去,感覺人內心裡發生了很多變化。
那時正處於一個十字路口,考研、就業、人際、情感等好多問題,都要進行選擇,不知道何處何從,很困惑。在這多重壓力下,人很焦慮;出現明顯的強迫症狀,對自己做過的事經常要反复核實,明知不會有錯,但還是不由自主地多次檢查;晚上失眠的情況也很嚴重,經常整晚無法入睡,精神狀況非常差。
沒想到經過這七天的禪修,人的精神狀態改變很多,不再那麼焦慮,就連最困擾我的睡眠問題,也無形中解決了。對自己的前途和方向,也不再有那麼多憂慮,同學們也都說我“淡定”了許多。正是這些觸動了我,使我隨後進行了很多練習。直至後來在美國密歇根州就讀心理諮詢Master時,抽空去參加卡巴金博士舉行的正念減壓專業訓練(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 in Mind-Body Medicine Professional Training)。
CHINA.PSY 周涵: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您進行了哪些個人性的思考?有什麼特別的變化,比如說在練習過程中,是否有過偏差?
陳德中:思考最多的,可能還是入世或出世的問題,如何才能令更多人受益?如果為了個人的“修道”,鑽進深山老林裡,也許個人會得到提升,但這無法使更多人受益,而且如果了悟不夠,還會有遠離人群或產生厭世情結的偏差。
我也曾經跑到大山里,進行過兩次30天密集止語禪修練習與超過二十次的7天密集止語禪修練習。在這多年的修習過程中,我確實對生命與內心的本質有深刻的體驗,這種暸知,使我對生老病死這些終極問題不再恐懼,即使還未徹底解脫生死,卻也厚實地奠定了正念修習的基礎,同時體會到這輩子前所未有的心靈喜悅。但是,若方向沒有掌握正確,而過度去沉浸於這種喜悅的話,也容易產生“並發症”,對世間生活缺乏興趣,甚至特別怕吵,怕機械轟鳴,總想跑到大山里去,對社會主流來說,反而有種消極避世的感覺。因此,真正的正念修習,不是逃避,而是接納,是回到生活日用當中,善盡社會責任,而又能活得喜悅自在。這可能就是所謂“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的螺旋式發展過程吧。
CHINA.PSY 周涵:如此說來,您先後跟隨東、西方的高師修習,對東、西方的方法都有掌握,這兩種文化體係對“正念”的理解,有什麼不同嗎?
陳德中:正念最初來自於佛教禪修,在東方已經有二千多年曆史了,對於我們來說,是很“傳統”的文化,然而在西方,它的引進卻僅半個世紀,是很“新的”概念與療法,相較而言,精神分析、榮格、人本心理學等,這些方法和概念,在東方都屬新興事物,在西方卻歸屬於“傳統”心理學,這是很不同的。
關於“正念”的理解,在本質上東西方是一致的。只不過在表達方式上,東方大多沿襲一些宗教用語,比如說用“色想受行識”五蘊來表達人的情感和認知,而西方的正念,會用認知、情感和行為方式等大家所熟知的詞彙表達。另外,從研究方法上,我們會講到“證悟”,用本體去了悟;而在西方,還是懷疑精神的實證方法。不過,最新的科學實驗,不是否定了東方的理論和智慧,恰恰是驗證與支持了東方幾千年前的智慧。
CHINA.PSY 周涵: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您是如何修習正念的?先後進行了多久,從開始到現在,在方法和技巧上有哪些變化和調整?
陳德中:日常生活比較常用的正念是步行和吃飯,在工作中,我有一個原則:一次只做一件事。步行時將注意力放在足跟抬起和足尖落地的動作上,用心感受雙腳和地板間的輕微摩擦;吃飯時減慢咀嚼的速度,用心品嚐食物的味道。
“一次只做一件事”,也是正念修習後做出的調整。如果有五件事,不懂正念前,我可能會擔心怎麼辦怎麼辦,這麼多事做不完,時間和心事都會花在擔憂上,最後一件事也做不好。有了正念,我就會挑一件事,專心致志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比如今晚上七點鐘我有一場講座,現在已經四點了,我還在和你交流,以前我可能會著急,一邊和你說話,一邊想著晚上的講座,但運用正念,我就會放下晚上的事情而專心於眼前的交流,在我心中,現在與你的交談,是最重要的事、也是唯一的一件事。而談完之後,我就會立刻投入晚上講座的準備工作,而不再擔心剛才跟記者講得好不好,就這樣,利落又從容的專注於當下的每一件事。
說起調整,剛開始比較重視靜止狀態下的練習,對環境的要求很高,害怕被打擾。現在較會隨時隨地運用到正念,使它成為我日常的生活態度。
正念不是一步登天的奇蹟,它需要耐心
CHINA.PSY 周涵:對您來說,正念令您個人的生活和工作、人際方面帶來哪些積極的影響?有沒有具體鮮明的印象,用正念的方法解決您的棘手問題?您是如何做到的?練習正念後,對您周圍的人產生了哪些影響?
陳德中:對我個人的積極影響我剛才有提到,比如說消除了我過去曾有的焦慮、緊張、強迫行為、還有困擾人的失眠問題。至於人際方面的影響,不僅是我,幾乎所有修習過正念的人,都會感覺到人際關係的改善。因為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都是“自說自話”,很少用心去傾聽別人在說什麼,即使聽了,也大多是吸取自己“想听的”部分。有了正念,你就會用心地傾聽別人,了解別人,這樣才能產生有效溝通。比如在會場,A發言時,B和C大多在一邊聽,一邊想著輪到自己時要說什麼,一直在構思自己的發言,根本沒有聽進A在講什麼。這種情況不僅發生在會場,幾乎會發生在每個與人交流的場景中。
如果你有了正念的交流,用心地聽,負責的講,當別人感受到你的用心與尊重,會將同樣的態度反饋給你,這樣兩人的互動會更有效,從而產生積極影響。
CHINA.PSY 周涵:在進行正念培訓與督導過程中,您所遇到的最常見的問題和困難是什麼?這些問題為什麼會產生?您是如何指導學員進行解決和克服的?
陳德中:最常見的困難還是學員的心態問題。有些學員會期望一步登天的奇蹟,將正念想像成“魔法”——彷彿老師在他們頭上摸一下,再上兩堂課,一些神奇能量就會跑進他們體內,解決掉他們所有的問題與煩惱。這些學員,往往會從A工作坊竄到B工作坊,A方法到B方法,不停地找,直到發現,沒有一種方法能解決他的問題。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問題?可以想像,這些學員在生活與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麻煩會比較多——因為他們的態度。當遇見問題時,他們選擇逃避而非面對。即使面對,他們也會依賴外在力量,期望一些“靈丹妙藥”、快速途徑,能將它的問題“迅速消失”。
遇見這些學員,我會耐心陪伴,幫他們分析,讓他們明白,很多問題其實責任不在別人,而在自己。幫助他們產生面對問題的責任和勇氣。只有這樣,他們才有可能將正念堅持下去,直至成為一種生活態度,這不僅僅是一時的興趣或時髦的體驗,而是會讓他們終身受益的根本方法。
CHINA.PSY 周涵:在修習正念這麼多年後,如果有人問,我為什麼要修習正念?您會怎麼回答?
陳德中:那麼我會問他,你有困擾嗎?你想感受快樂嗎?你想和內心深處的平靜與喜悅相遇嗎?如果想,那麼OK,修習正念吧,這是一條道路。
CHINA.PSY 周涵:正念在台灣發展狀況如何?您所提到的正念練習,和胡茵夢女士等提到的“活在當下”,是完全一致的嗎?有沒有什麼不同?
陳德中:正念在台灣也越來越引起重視,並日漸延伸到社會多種領域,比如醫學、心理、教育等,它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
正念和當前流行的“活在當下”,在態度上是一致的,但除了“活在當下”,正念還特別強調對當下的“覺知力”。就是你不僅注意到了你的當下,而且對於當下的感受——不管是正向還是負向,積極還是消極的——你採取的態度,都是不取不捨,不迎不拒的——不阻抗痛苦,也不執留快樂——以不加評判的方式,接納你的當下。
CHINA.PSY 周涵:想像一下,如果每個人都掌握正念的決竅並勤加練習,社會將是什麼景象?這是否您個人的理想?
陳德中:這確實是我的理想!我相信這個理想,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實現。想想看,如果每個人都了解並運用正念,大家都會身心愉悅,人與人相處和睦,生活當然也更美好!拿最簡單的來說,現在很多人嗜煙嗜酒,都是因為他們身心承受著很多壓力。如果學會正念減壓,菸酒的需求量不就大大減少了嗎?肺癌肝癌比例也會自然下降,大家更健康、更喜悅,生活的質量不就會提高很多嗎?
CHINA.PSY 周涵:正念能替代心理學治療的其它方法嗎?或者是否應和其他療法更好地結合?它的發展將如何?在現有基礎上,結合當代人的心理狀態,“正念”療法還需要哪些改進與完善?
陳德中:取代是不必的,與其他治療方法更好地結合,才是比較科學的態度。在西方國家,正念主要用於醫學領域,比如疼痛症、艾滋病、癌症等,除了傳統吃藥、打針等,有的醫生會加開一張處方“八周正念練習”,科學實驗證明有正念練習的病患比沒有練習的複原效果好得多。
在國內,正念還主要應用於心理相關領域。隨著正念的意義日漸被證實,同時面對當代人的普遍焦慮,在此祝愿正念能夠逐漸推廣和普及,讓更多的國人受益,活得更健康、更喜悅。
支持正念幫助我們灌溉小孩子美善的種子
晨光共修團 Morning Light Community of Mindful Living
親愛的朋友,
請支持梅村一個很棒的的影片工程,目前正在製作中,只有英文版。
即將有法文,德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版。
目前募款當中,大家可用少至十元美金多到五百來護持,
一點一滴都能幫助我們完成這個推動小朋友修習正念的教育影片。
相信喜愛正念修習的大家,都能感受到正念修行的美妙。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簡單如一個正念呼吸、一個平穩的步伐
便能帶給自己與世界多一奌的平靜與安穩。當我們慈悲地聆聽他人,
善用愛語,澆灌他人美善的種子,就能帶給世界多一份和稭與愛的能量。
如果我們的下一代從小就開始修習正念,那他們的未來和我們地球的未來將會是多麼的光明啊!
謝謝大家的支持。
"播種",正念的力量
在這個世界中我們會問,我們的孩子如何長大成為和平建設者?他們如何從過去的衝突中學習,將之轉化為肥料來促進我們的社區,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世界持久的和諧呢?
這一個影片工程用來呈現於我們,正念如何能幫助我們灌溉小孩子美善的種子,更重要的是,能幫助每位小孩子學習如何為自己,為他人澆灌這些種子,為了他們這一生與後代。我們已經沒有時間來談論這樣的教育是否可取,為人了我們的我們的全球社會的健康,永續發展,與幸福,這是我們現在唯一的現實選擇了。
梅村法流法師
http://www.indiegogo.com/plantingseedsfilm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