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6日 星期日

內觀心得分享

內觀結束了,內心充滿感恩與歡喜。

這次的內觀方法與以前在美國學的不大一樣。在美國學的是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包括所有升起的念頭。懂得觀照念頭才會發現,自己怎麼那麼多的雜念、妄念、批判不滿等等,簡直和瘋狂的人差不多。

例如: 看到他人在敲鐘時忙著去排隊拿食物,會心裡暗自說怎麼那麼猴急,不是在修行嗎? 怎麼貪念那麼重呢? 以前走在路上不經意看到不同的人或事,會在頭腦裡嘀嘀咕咕的批評。

但在練習內觀前,對自己的念頭卻完全沒有覺知的能力,還會認為自己從沒有發什麼惡念或惡意,是個好人,常在做好事幫助人,所以自己只有善心善念,實在是非常的沒有自知之明。

練習內觀後才恍然發現,自己怎麼會有那麼多嘀嘀咕咕的抱怨、批評、分別心等等的聲音呢?

例如: 這個人長這樣還上那麼濃的妝,穿這種暴露肥胖的衣服?

這個人走路怎麼這麼莽撞,撞到人也不道歉,真沒禮貌!

這家店服務怎麼這麼慢,這麼差怎麼做生意等等。

連看電視也會產生不斷的批評,尤其是看新聞的時候。

平常更是容易受到周遭親友或其他人的影響,別人在批評抱怨時,也會跟著批評抱怨。就這樣一天之中不斷的產生無數自以為是的批判與抱怨心念。當然這樣的心念與情緒產生無數的負面能量,帶來自己與周遭人不幸和煩惱。

所幸在不斷的練習內觀後,漸漸能夠察覺到腦袋裡的小聲音,慢慢地放掉這些小聲音,才停止產生負面想法與能量,生命也隨著帶來很大的轉變與轉機。

以前只會認為自己很倒楣,老是遇到倒楣事和碰到不友善的人。卻不知我們生命所遇到的人與事都是來自自己的創造。如果我們對他人充滿批判和抱怨,即使我們為他們做很多的事和付出,也很難得到他們的感激和認同。就像太太一面為先生不斷的犧牲奉獻,但又不停地批評抱怨先生的不是,那即使她做出再多的付出,也很難得到先生的讚美和認可。真正心善心美的人,因為所帶的是正面善良的能量,所以遇到的會是真善美的事。即使是別人認為不好的人或事,到他的面前也會轉成好的。

相對的,如果自己老是遇到不好的人或事,一定要懂得檢視和改變自己,而不是老是怪罪和抱怨環境和其他的人。自己的抱怨和怪罪的心會不斷的產生更多的負面能量,而帶來更多負面的人和事,所以要看清楚這些負面能量其實是自己不斷地製造的,只要自己停止製造這些負面的能量,生命就會開始慢慢地轉化了。

在診間,也碰到不少病人,原本認為自己所有的不幸,都是來自破碎不堪的婚姻或原生家庭,家暴的父親、苛刻的母親、外遇的先生等等,但在看到自己的問題後,願意改變自己,很快速地跟家人的關係有了180度的轉化。

最近一位病友寫信與我分享,原本認為父親不愛她,從小到大都對她施加可怕的暴力,讓她心裡有很多的恐懼、傷心與憤怒,但在她看到自己的問題後,轉化自己的心,她發現原來父親竟然對她疼愛有加,現在跟父親的關係好的不得了! 真令人替她歡喜。

這次的內觀學的是觀察自己的身體,尤其是身體的感受,對身體的感受保持平等心,即使是在靜坐時產生很大的身體痛苦,也要保持平等心。一天靜坐12個小時下,大多數人都會產生很大的身體疼痛、僵硬。而絕大多數我們對身體的疼痛會產生抗拒、憤怒、排斥等情緒。所以老師教導我們如何用方法來練習在身體產生疼痛時還能夠保持平等心和平靜與自在的心。

內觀真的很棒,觀心念能讓我們漸漸成為心的主人。當我們的心不會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我們生命才會常處於慈悲、喜悅與自在。觀身體感受能讓我們漸漸成為身體感受的主人,情緒不會受到身體病痛的影響而改變,也不會因為貪愛而成為身體的奴隸。我們的身體免不了生病及老衰,人生也難逃死亡,但透過這樣的練習,我們不再成為身體的奴隸,我們的生命也就不會葬送在不斷的貪愛或逃避痛苦的惡性循環中。

就像手臂被一根很長的尖刺插進去,尖刺每次被人碰觸到都會覺得痛不欲生,為了害怕痛,得要時時小心別人會碰到我們,走路要常常躲閃他人,到哪裡都要小心翼翼,深怕一不小心碰到了尖刺會疼痛不堪,連睡覺也要時時刻刻保持警覺小心,甚至為了這根刺做了特別的防護罩衣服,避免被人不小心碰觸到,所以行住坐臥都圍繞在如何躲避尖刺所帶來的痛苦。其實只要拔掉這讓人苦擾的尖刺,問題就解決了,但人們常常做的卻是如何躲避痛苦,而不是去尋找到痛苦的根源,把它連根拔起。

所以透過不斷的內觀練習,我們終將成為身心的主人,達到真正的喜悅自在解脫,我們很值得花這樣的時間讓自己的生命成長。

附註: 我所去過的內觀中心,不論是在美國還是在台灣,教導的都是斷除煩惱與痛苦的方法,所以任何宗教信仰者都可以學習,他們並不傳任何宗教,而是尊重所有的宗教信仰。



感謝許瑞云醫師提供分享此文,原文網址: http://happy1013.blogspot.tw/2012/08/blog-post_26.html?spref=fb 

2012年8月17日 星期五

日常生活中的正念


每一口呼吸都很珍貴,時時刻刻維持著我們的生命,然而,當呼吸進出你的身體之際,你的注意力有幾次轉移到其他地方呢?

你的念頭不等於你,但是在周遭萬物生生不息的同時,你有多少注意力是放在內心反覆出現的虛構故事和思考模式上?

畏懼、憂慮或焦慮是否闖入你的覺知,讓你分心,將你阻隔在生命不斷開展的經驗之外?

我們長年累月養成疏忽、分心和心不在焉的習性,永無止盡的忙碌和倉促削弱了我們的專注力,以及與萬物深入連繫的能力。

活在當下可能比你想像中容易,或許與你的差距只有一息之遙而已。

與其將活在當下視為某種作為,不如把它當成進入一個熟悉的領域,並且在那兒深入生存──這麼想可能讓你覺得有所幫助。從這樣的觀點看來,所謂「進入當下的存在」(come into presence)頗為合理。

這裡的「活在當下」(presence)可被視為心識的一面,它欣然接納現前這一刻發生的所有經驗。當下,是你可以進入、離開、回歸,也可以辨識的一個層面。

活在當下具有注意、覺知、靜止和寬廣等特質。活在當下的注意是敏銳、穩定與欣然接納的;活在當下的覺知是清楚、鮮明而不帶偏見的;活在當下的靜止和寬廣則是明顯而且廣大的。

事實上,也許正念修習是一扇門,讓你得以進入「活在當下」的層面,在那兒你有可能容納、連結和了解生活中的一切。

你已經具有一切必備條件,更能活在當下。現在,你本身就具有正念的力量。要體現這股力量,你需要開始提高注意,同時抱著以下的基本態度:不判斷、耐心、初學者之心、信任、不強求、接受,以及放下。除了正式禪修之外,每天在平常的活動和經驗中不拘形式地修習正念也很重要。

隨著你正念修習的增長,正式修習和非正式修習之間的明確界線開始變得模糊。不管外在情況如何,你的內在對當下的感受愈來愈強烈。這種活在當下的能力增強,將會給你力量,讓你在畏懼、憂慮和焦慮出現時能夠克服,也更能充分體驗自己生命中的豐富和喜悅。

修習正念的一個理想入手處就在日常活動中。為了更能活在當下,一開始你可以注意平常不願注意或沒有注意到的事,例如:

‧呼吸進出身體所產生的覺受
‧背部靠在椅子所造成的壓力感或觸覺
‧外面街道上車輛經過所發出的聲響
‧食物將要送入口中時散發的氣味
‧一份三明治吃到第三口和第四口的味道
‧午後陽光投影在桌面的樣子

這張清單的項目可以不斷增加,甚至無止盡延伸下去。但重點是生活中有這麼多事物被忽略,以致「不注意」變成一種習慣。

如何注意是一大關鍵:要以正念提起注意力。這表示要注意,但不加判斷,也不設法促成任何一件事。不要試圖改變事物,這種注意帶著容許的態度,其中有好奇心,有初學者之心,還有一顆「不知」之心(不針對當下的事物編故事,不因為對當下有了許多想法而自以為已經了解)。

以正念提起注意力也表示溫和、輕柔而穩定地注意,而且不僅用眼睛注意,或用心注意,而是整個人完全投入地注意。你能面對當下經驗的整體嗎?你能將發生於每個感官的經驗納入自己的覺知範圍嗎?

以此方式貼近生活,以更敏銳的心去感受日常經驗的細節,刻意地提起注意力,這也就是訓練自己的心安住於當下。此時,你正逐漸充分意識到生存的體驗,也開始發現內在的寬廣和寂靜。這寬廣可以開始發揮支持的作用,在你處理畏懼、恐慌與焦慮時,它會出現,當你應付憤怒、悲傷或絕望等讓人吃不消的不速之客時,它也不曾離開。此外,當你面對生命中的喜悅時,它也與你同在。

正念不只是克服困難的一種技巧。你愈能夠放下對結果的執著,純粹注意當下的一切,你的正念修習力量愈大──這是正念看似矛盾的特點之一。另外,修習正念還有一項報酬:你可以重新連結生命中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

活在當下欣賞美好的音樂,
活在當下享受奇妙的落日,
活在當下感受摯愛溫暖的手──
每當你的生活因為美而增添光彩時,請活在當下。

透過提起注意力和修習活在當下的日常習慣,正念得以增強。這絲毫沒有神祕可言,也不難理解。那的確需要努力,尤其是一開始的時候。

所以,當你注意到內心一再胡思亂想時,請不要苛責自己,不要讓挫折感或懷疑阻礙你重新開始。你只要再一次注意細微之處就好,放鬆,再次提起注意力,持續回到當下,讓自己完全注意當下存在的一切。

日常生活修習正念的邀約

對於日常活動,請開始多加注意,以這種溫和的方式增長正念的修習。

一天至少有一餐正念飲食:或者至少提起正念吃一兩口飯。吃點心時也要有正念,如果你吃點心除了因為肚子餓之外,還有其他原因,那麼要更嚴密地注意當下發生的情況。

選一項日常活動修習正念:可以是刷牙、穿衣服、淋浴、遛狗、洗碗或其他任何活動。動作中,速度要夠慢,以便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各種體驗,並且注意當下內心的評語或念頭。

更加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不同情境:當你到處跑外務,在開會或工作中,在辦公桌休息片刻,在花園裡,日出,日落,或上健身房運動時,無論身在何處,盡量品味當下的體驗。

不要擔心自己時間不夠,你需要多少時間都不成問題。當你開始挪出時間活在當下,就會發現左右你生活的急迫感和輕度恐慌,只不過是感覺而已,它們出現,改變,而後消失,正如其他一切事物一樣。

摘錄自-放輕鬆:揮別壓力的正念減壓法 /作者:傑弗瑞‧布蘭特力/譯者:方怡蓉/出版社:法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