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1日 星期二

這些故事的照顧智慧,值得我們學習-面對久病家人的勇氣

書籍完整介紹:面對久病家人的勇氣: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提升正面心靈、克服難題?

【推薦序】 本書教你用微笑扛起照顧重擔
──
老年精神科醫師 沈政男
我從事失智診療與長照業務十餘年,經常聽聞家屬訴說照顧的甘苦,那些不離
棄的老伴、任勞任怨的媳婦、烏鴉反哺的長子、不忍出嫁的么女,他們為了照顧摯愛的親人,白天上學上班,晚上照顧老爸老媽,甚至半夜還得擔心老人家如廁跌倒或一溜煙走出家門,等於蠟燭兩頭燒,實在令人心酸。
照顧老人家,雖然是一條辛苦又漫長的道路,絕大部分家屬還是走了過來,只是我常在想,如果他們能把那些照顧過程裡的種種情緒轉折,怎麼從震驚、否認、氣憤,一直到面對、接納、因應,然後柳暗花明、雨過天晴,終於在日復一日的照顧雜務裡,找到犧牲的快樂與奉獻的目的,把那樣的心得整理出來,公諸於世,該能嘉惠多少正在黑暗中等待黎明的照顧者?
長照議題這些年逐漸受到重視,臺灣當然已有一些照顧者出書分享照顧心路歷程,但大都是個人經驗談,欠缺系統性整理,也沒有足夠學理依據。也有一些書籍講述照顧技巧與照顧資源的獲取,然而對於照顧者如何因應常見的負面情緒,以及如何以正面情緒看待照顧難題並感染其他家屬,鮮有著墨。
由美國兩位心理學家,貝瑞.雅各布與茱莉亞.梅爾合著的新書《面對久病家人的勇氣》,正好可以彌補這樣的缺憾。兩位心理學家嫻熟臨床心理學理論,本來就是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的專家,再加上擔任美國退休人員協會(AARP)志工,長期關注老年與長照議題,可說是撰寫這樣一本書的
二人選。
照顧者的心路歷程約可分成幾個階段。在照顧初期,照顧者最常見的反應是「為何是我?」困惑與怨懟油然而生,大約要半年到一年才能慢慢接受與認同照顧角色。認同照顧責任以後,接下來進入學習期,這時照顧者開始摸索各類照顧知識與技能,也慢慢累積照顧心得。然而面對突發的照顧問題,以及其他家屬的要求與指責,也會讓照顧者再度徬徨無助。最後慢慢摸索出比較可行的照顧模式,逐漸適應照顧工作。
然而也有不少照顧者始終無法勝任照顧工作,而出現失眠、焦慮、沮喪、洩氣等症狀,甚至有了厭世念頭。臺灣近年三
五時傳出「照顧殺人」悲歌,也就是照顧者不堪照顧壓力,而把被照顧者殺死後再自殺的事件,便是箇中最嚴重的例子。
老年照顧是每一個人口老化的社會必須面對的嚴肅議題,而照顧失智失能的老爸老媽,也是大多數為人子女者想要扛起的重擔。本書可以幫助家屬調整身心狀態,用微笑面對漫長辛苦的照顧工作,值得向所有家庭照顧者與關心長照議題的人推薦。
【推薦序】 長期照護者身心承受的壓力可不輕
──
春河劇團團長暨教學總監 郎祖筠
父親失智第二年,原先幫忙照顧他的菲籍看護回家鄉了。在等待下一位看護報到的兩三個月裡,母親突然情緒大崩潰!
母親哭訴著:「好容易盼著孩子大了,終於有自己的時間,學學東西,遊山玩水,卻又被困住了……。」父親雖然生病,但對母親情緒起伏依舊敏感。於是父親的行為開始「幼稚」了起來,故意打翻水杯、不肯吃母親準備的食物。母親因此脾氣越來越急躁,說話越來越不客氣。父母親就在「你罵我,我就搗蛋;你搗蛋,我就更罵你」的對峙折磨中越演越烈!母親一句「我快得憂鬱症了!」我這才意識到,長期照護者身心承受的壓力可不輕啊!
失智家人大多都有些年紀,有些還伴隨著慢性病,加上已養成的習慣性格,還有因力不從心產生的自尊、脾氣,照顧起來格外不容易。
我真心歡喜、感謝三采文化出版了《面對久病家人的勇氣》,一篇篇真實的故事,不但令人感同深受,更能從中得到撫慰,為疲憊的身心找到出口,也為家人的互動提供良方。
最重要的是,不要因為照顧生病的家人,自己也跟著生病了。祝福所有長照的家人身心愉悅和樂!
【推薦序】 這些故事的照顧智慧,值得我們學習
──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祕書長 陳景寧
「長期照顧」是最複雜的家庭議題之一,但大多數人經常是沒有了解、毫無準備,家庭的爭執、糾紛、分裂由此而生,本會因此推動「長照預備課」、「家庭照顧協議」。
很高興有這樣一本完整說明家庭照顧者心理的書籍出版,以故事為主的撰寫方式,淺顯直白、引人入勝,其中最有價值處,就是這些故事所傳達的「照顧智慧」,可供我們學習。例如:工作繁忙的兒子因父親經常無預警急call疲於奔命,但認知到父親焦慮的因素後,他開始固定時間打電話,並安排一位家事服務員協助午餐及打掃,問題因此獲得緩解。
高齡化、少子化社會,長期照顧將是每個人遲早會面對的問題,「唯有抱持開放的心胸,並勇於求助,不斷學習、適應與改變,才能因應挑戰」。現在就開始強化我們的長照戰備力!
【推薦序】 照顧責任,不必太大,更不必偉大
──
東海大學社工系副教授、中華民國幸福家庭促進協會理事長 彭懷真
身為幸福家庭協會的理事長,我當然希望落實協會的使命:「使每一個家庭都幸福」。但協會自身能否促成三十幾位理監事、五十幾位工作同仁,個個都有幸福的家嗎?不容易!最近這些年,大家最普遍不幸福的原因,就是家中的長輩病了、失智了、住院了、住進安養機構了,還有隨之而來有關金錢、家務分工,尤其是照顧的考驗。
我通常建議這些朋友,一切以穩住自己為首要。盡可能做到繼續維持原有的生活步調,好好吃、好好睡、好好工作,只在有限的範圍扮演照顧的角色。回想十幾年前,家母從病重到瀕死,一百多天,我那時擔任東海大學的學務長,工作極為繁重。母親回天家,父親罹癌,最後兩年病情加劇,我那時是東海社工系系主任及協會的祕書長。所幸在家人、同事、部屬,乃至專業人士的支持下,兼顧各種考驗,關關難過關關過,還累積出可貴的心得。因為助人領域三十多年的經驗,我時時提醒自己:「要穩住,用高EQ面對一切考驗。」
本書的主題,就是如何用高EQ做長期照顧者。最可貴的,是站在照顧者而非被照顧者的立場。被照顧者的身體、心理、人際關係等固然需要關懷,但生病中最核心的角色是病人,對抗疾病是首要功課。照顧者則還有很多角色,得應付四面八方的考驗。照顧者通常比被照顧者更辛苦,壓力更大,因此保持情緒的穩定,就能穩住自己,才可以承擔多種角色。
作者是諮商的專家,以鮮活的實例精緻細膩又真誠分析各種情緒,尤其是負面的情緒。負面通常強烈、難忘、深刻,傷害性特別大。照顧時不愉快,即使暫時離開也因為擔憂更加痛苦。作者深深同理這些感受,又以豐富的諮商經驗提醒:你可以有正面的選擇,這是第二篇的主題,很棒又很實際。
從負面到正面的轉折是第七章<認識自己的不足與極限>,然後採取積極的行動改變困境,就是第八章提到的「決心、目標、責任」。其實,第一個決心就是閱讀此書,立即決定目標就是從作者的分享與分析裡,確認自己的照顧責任,不必太大,更不必偉大。
對被照顧者強烈的責任感往往具有殺傷力,包山包海、大小兼顧是不可能走遠的。因此在第三篇之中,作者提出許多寶貴的建議,重點是尋求協助,包括家人、親友、社群、專業人士等,都可以成為助手。
政府積極推動長照2.0,提供多種協助管道,目的之一是減輕家庭照顧者的壓力。因此應大大方方使用這些管道,並且把自己遇到的困難說出來,以獲得對家人、對自己,對整個家庭最有效的協助。
藉著長期照顧家人的過程,妳我可以使EQ提升,又能使自我更好。祝福每一位:擁有更好的自我。
【推薦序】 在意所在意的,並彼此寬心
──
廣告導演 盧建彰
我發現我們為了照顧孩子,會花很多心力,尋求知識,買了一堆書看,但對於照顧長輩、生病的家人,卻似乎較少有相同比例的付出。
但是,這其實有點可惜,因為都是一段全新的生命經歷,都是你未曾觸及的領域,都是你會感到困惑、疲憊、苦痛、想逃避的,但更不容易,還有方向不一樣,你知道的,他們不太容易越來越好,越來越懂事。
還有,和他們一起的時間是世上最珍貴的,因為越來越少。
你絕對需要更多專業心理知識,不只是為了你自己,更是為了被照顧者,還有整個家庭,整個家族,說清楚點,是整個台灣。
先把自己照顧好,你才能照顧別人。
把自己的心照顧好,你才能照顧好自己。
臺灣當代沒有經濟問題,而是心靈問題。我們太過於相信經濟的力量,導致我們四肢無力,導致我們缺乏心靈力量,我們不知道怎麼辦好,因為真正巨大的生命課題,我們還不太會寫,不太會答。
我親眼見過許多心力交瘁,那都不是三言兩語可以形容,也知道那些個擔憂害怕時刻,你在職場上的頭銜專業,並無法陪伴你過關。
你需要這本書,跟我一樣,因為我們是人,我們在意另一個人,而在意,有時是艱難的。
相處,不會只能是硬碰硬,你可以在每個情緒失控的時候,找到煞車,更找到安全距離,這段旅程也許艱難,但可以是美好的。
照顧,不是只有痛苦的選項,更不該只是義務,他是個故事,你和家人獨一無二的故事。
因為你在意。
在意你所在意的,並且,讓彼此,寬心。
祝福你。




2017年4月10日 星期一

重新相處的勇氣-抗壓性太低,怎麼辦?

我的抗壓性很低,請問該怎麼做才能戰勝壓力呢?

為什麼我們容易感到壓力

抗壓性太弱,其實是人際關係的問題。因為害怕失敗、多少會在意他人的目光,所以才會感受到壓力。

舉例來說,我們在群眾面前說話時,會特別緊張。原本在家練習時都能夠泰然自若,一旦站到人群前,還是會緊張得不知所措,變得語無倫次。當我們獨處練習的時候,當然不會緊張,但是一想到隔天就得在眾人面前演講,即便第二天還沒來臨,我們仍然會意識到那樣的大場面,便忍不住緊張起來。許多人因為考試太過緊張,結果沒辦法發揮出平常的實力,也是同樣的道理。

為什麼我們會如此緊張呢?大致上有兩個原因。一是我們想為可能面臨的失敗找臺階下。因為「過度緊張」,所以沒辦法「發揮平日實力」,這是很好的藉口。有的人之所以這樣做,完全是因為他不相信自己有任何實力。於是他不願意盡全力發揮,並且把一切都怪罪到「緊張」頭上。

這種情況,就好比有一個馬戲團走鋼索的演員,為了預防失敗而事先拉起防護繩索、在底下鋪上網子,直到正式表演前,滿腦子想的都是要把失敗造成的傷害控制在最小程度。但請問他這樣的心態,能給觀眾一個真正完美的表演嗎?走鋼索當然一定要做好這些防護措施,我們當然需要盡可能避免失敗,然而就考試和人際關係方面來說,此時的失敗並不足以致命。如果考試名落孫山,重考就好;如果失言激怒別人,道歉就行。雖然道歉不見得可以修復關係,但這些都是人與人相處時很自然的互動,不需要覺得天崩地裂。

有些人不想面對失敗、打從一開始就不願挑戰。因為只要不去做,就不必擔心身敗名裂。通常會說「我只是沒去試,但只要有心,我就能辦到」的人,根本就不願意把「有心就能辦到」這句話變成事實。

我們會感到緊張的另一個原因,則是不把別人當作「夥伴」。阿德勒認為,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在必要時刻成為幫助自己的「夥伴」。就算我們緊張得連話都說不好,也有一些人不會因此嫌棄、輕視我們,反而還有可能默默為我們打氣。如果你是這樣的人,那請把大家都當成和自己一樣就好。只要這麼想你就會知道,壓力、緊張一點都不必要。

至於要怎麼做才能戰勝壓力?我們日常生活中,當然時時刻刻感受著外在壓力。然而有時候,正因為難免有這些外在壓力,才能發揮超乎尋常的實力。窩在房間裡獨自解答考古題的考生,多半會在遇到難題時停下筆來絞盡腦汁苦思。如果沒有外在壓力、沒有考試時的緊迫感,會讓他們缺乏必須設法解題的氣勢,因而無法解開難題。但是在正式考試中,這種緊張卻能激發考生展現出非比尋常的實力。

我對自己指導的護理科學生總是特別嚴格,因為護理師的工作不容許失敗。學校考試是以六十分為及格標準,但我希望他們都能拿滿分。即便考試不會考,我也不希望他們錯過任何課堂的內容,避免在往後犯下致命的錯誤。所以,我認為平時還是需要一些適度的外在壓力。

另外舉個例子。我曾經駐守醫院一段時間,在安裝點滴藥瓶時,會確認病人全名的多半都是相當資深的護理師。當我們習慣工作模式以後,壓力隨之減少,但令人擔憂的是,這種老練的心態往往是造成失誤的導火線。 

外在壓力(pressure)若一直持續,可能會引發長期的內在壓力(stress)。但是我認為,人要是在完全沒有產生內在壓力的環境下,恐怕也無法活得太久。雖然過度的內在壓力會消耗我們的活力,但正因為有壓力,我們的人生才有痛苦和喜悅同時並存。

本文由楓書坊授權提供,全書:重新相處的勇氣:36堂關於家庭、人際、職場的阿德勒勇氣實踐課


圖來源:Herriest @Pixabay

2017年4月2日 星期日

面對久病家人的勇氣: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提升正面心靈、克服難題?



正念,消除內心緊繃與壓力

將精力放在當下,專注於身邊自然的美麗和彼此情感關係中的快樂,可以讓我們對人生有更正向的態度。放下過去的悔恨,擺脫對未來的擔憂,消除內心的緊繃與壓力,這樣才能感到平靜,更加樂觀。深呼吸,反思這一刻,讓自己有清楚的認識,然後感到安心。

散步,使人平靜,恢復活力
散步可以培養正念,可以使人平靜下來,並恢復活力。
第一步是規劃散步的路徑。你可以在街區散步,也可以到公園裡走走。充分利用你能夠空出來的時間,穿著舒適的衣物,做好防曬,在冬天記得戴上溫暖的帽子和手套。如果可以的話,把手機關機。

以緩慢而穩定的步調開始步行,注意呼吸,感受空氣在體內進出,胸口隨著呼吸的動作起伏。抬頭看看天空,注意天幕上的色彩,今天的天空是深藍色還是淺藍色?有雲嗎?太陽在哪裡?有感受到陽光的暖意嗎?再把視線移到前方,有看見樹嗎?樹上有那麼多顏色,如果你仔細看,可以發現各種深淺不一的綠。有花嗎?如果有,可以停下腳步選擇其中一朵,專注地看。只要花點時間和心思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花朵的複雜結構令人驚嘆。

散步時,你身邊是其他的人、是房屋,還是各種建築?無論你在哪裡,把注意力放在周遭一切的細節上。你會發現,許多美好事物其實一直都在身邊。

如果你在散步途中分心了,或是責任、壓力等等念頭又開始在腦中浮現,沒關係,我們的思緒本來就會到處漫遊、延展。只要把注意力拉回來,重新專注呼吸,感受胸口的高低起伏。接著再次觀察周遭的環境,一邊走,一邊看著沿途的風景。一趟正念的散步,能將你從日常生活的壓力中暫時解放出來,並讓你發現身邊所有的美麗。

面對久病家人的勇氣
一趟正念的散步,能令你重新與所處的世界產生連結,發展出不一樣的觀點和觀看事情的角度,同時也會得到安寧與平靜。

壓力管理,迎接漫漫長路的挑戰


照護所愛的人的過程往往是漫長的,很容易就會讓我們身心俱疲。那些意料之外的危機、頻繁的挫折、一切都脫離掌控的無力感,以及過程中失去的一切,在在都令人疲憊不堪。透過正念的冥想、規律的運動、良好的睡眠、參與創意的活動等等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恢復活力。在經過安靜沉澱或發揮創意的活動以後,我們又能回到所愛的人身邊,繼續照護的任務,並更有力量迎接接下來的挑戰。

家庭照護者,是家中最常被忽略的背影,
就算感到疲累、焦慮、怨恨,也只能往肚裡吞。
但如何平衡自己的負面情緒與精神上的壓力?

照顧久病家人前,別忘了先照顧好自己!


Part 1 面對生病的家人時,如何處理負面情緒?
1. 接受自己的情緒,不要自批判
2. 有憤怒與怨恨很平常,別自責
3. 如何把焦慮和擔憂轉為希望與願景?
4. 悲悼令人痛苦,卻是生命的禮物
5. 照護責任太重,容易有愧疚感
6. 意見不合、意外、情緒,都令人無助
7. 認識自己的不足與極限
8. 原本規劃好的人生計畫泡湯了

Part 2 長期照護的路上,如何維持正面心靈?
1. 無私付出,讓日常瑣事不再惱人
2. 寬恕,愛的終極表現
3. 在傷痛與付出之中,找出感恩
4. 撇除一切算計和手段,才能謙卑
5. 釐清認知差異,就能彼此珍惜、發揮同理心
6. 以樂觀和希望,面對無可避免的苦痛
7. 尊重,讓所愛的人保有尊嚴
8. 小小的快樂與幸福,能減輕痛苦
9. 付出照護的附加價值,彌補缺憾
10. 感受自己犧牲的真正意義

Part 3 碰到實際上的問題,你可以這樣做
1. 利用社群的力量,讓所有人受益
2. 鼓勵獨立自理的生活
3. 靈活應變與創意,把挑戰變得不困難
4. 幽默感,讓我們與所愛的人更親近
5. 建立情感,必須傾聽、分享、關注
6. 正念,消除內心緊繃與壓力
7. 接觸其他照護者,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8. 壓力管理,迎接漫漫長路的挑戰
9. 相信自己的直覺,做出當下最好的選擇


全書可參考:面對久病家人的勇氣: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提升正面心靈、克服難題?  三采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