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7日 星期日

大環境變動的壓力,政府、NPO、社區與個人的因應方針


問題:近月以來,員工放無薪假,而無放假的員工則面臨工作量增加,對有家庭經營、貸款負擔的小老百姓,也面臨愈來愈大的壓力,在這種狀況下,對政府或台灣非營利組織,能做些什麼,對人民是會是有幫助的。對一般百姓來說,在這種狀況下,用什麼心態或方法來調適,以度過這個低潮高壓力的時刻。有什麼建議,對這些日常舒壓有幫助的?

回答:應付目前低潮高壓力的時刻,最重要的是政府和民間都準備具體的因應措施。

從政府方面來說,像美國有失業補助金、求職教育補助、房貸改革以及中產階級減稅方案。企業界也會做出相對的因應措施,例如:一份正式員工( a full time job)工作可分成兩人工( 2 part time job ),這樣不會一個人工作負荷太重,而且讓兩人同時有一些收入來維持基本需要,這是人道的考量。

台灣面臨經濟的挑戰相當嚴峻,因此企業的轉型就必須急取直追。這需要政府和企業真誠地溝通和考量,為大眾的現在和將來做深刻檢討和合作才能突破困境。而不是消耗空轉的政黨內鬥與勞資對立,對社會和國家不會有建設性的貢獻。

在民間方面也有很多可行措施,例如:資源的互相交流、問題的分析和探討、學習新的專業技能、心靈滋養課程(如果 MBSR正念減壓)等等,以及成立社區的互助會,有很多事可做。佛教道場在此可發揮大乘救助和渡濟的精神與功能,因為有場地、人力、物力,以及佛法理論為指南。在西方國家,基督教、天主教的教堂與宗教師都發揮很大的社會功能與貢獻,這是我久居國外的觀察,曾把這份心得於2008年在台北佛教觀音線演講時告訴大眾。我殷切地希望佛教界也能多點這方面的實際行動和關懷,大慈大悲除了口號與理念,更是可以真正的為苦難的社會做些什麼或改善什麼。

個人部分 : 如果自己有能力應變就問題不大,如資產重新規劃、生活方式調整、改換職涯跑道,參加各類調理身心的活動等都是可行方向。如果自己沒有能力應變,就需要成立或參加互助會( support group)給予輔導或輔助。support group在國外很流行。

(本回答由旅居加州的MBSR指導老師蔡淑英女士回覆)


編按:網站不定期採訪請教國內外的老師,期望讓大眾從自己紓壓開始做起,擴張到周遭親友,與大環境,讓身心安穩下來以因應社會持續變動產生的壓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