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1日 星期二

這些故事的照顧智慧,值得我們學習-面對久病家人的勇氣

書籍完整介紹:面對久病家人的勇氣: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提升正面心靈、克服難題?

【推薦序】 本書教你用微笑扛起照顧重擔
──
老年精神科醫師 沈政男
我從事失智診療與長照業務十餘年,經常聽聞家屬訴說照顧的甘苦,那些不離
棄的老伴、任勞任怨的媳婦、烏鴉反哺的長子、不忍出嫁的么女,他們為了照顧摯愛的親人,白天上學上班,晚上照顧老爸老媽,甚至半夜還得擔心老人家如廁跌倒或一溜煙走出家門,等於蠟燭兩頭燒,實在令人心酸。
照顧老人家,雖然是一條辛苦又漫長的道路,絕大部分家屬還是走了過來,只是我常在想,如果他們能把那些照顧過程裡的種種情緒轉折,怎麼從震驚、否認、氣憤,一直到面對、接納、因應,然後柳暗花明、雨過天晴,終於在日復一日的照顧雜務裡,找到犧牲的快樂與奉獻的目的,把那樣的心得整理出來,公諸於世,該能嘉惠多少正在黑暗中等待黎明的照顧者?
長照議題這些年逐漸受到重視,臺灣當然已有一些照顧者出書分享照顧心路歷程,但大都是個人經驗談,欠缺系統性整理,也沒有足夠學理依據。也有一些書籍講述照顧技巧與照顧資源的獲取,然而對於照顧者如何因應常見的負面情緒,以及如何以正面情緒看待照顧難題並感染其他家屬,鮮有著墨。
由美國兩位心理學家,貝瑞.雅各布與茱莉亞.梅爾合著的新書《面對久病家人的勇氣》,正好可以彌補這樣的缺憾。兩位心理學家嫻熟臨床心理學理論,本來就是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的專家,再加上擔任美國退休人員協會(AARP)志工,長期關注老年與長照議題,可說是撰寫這樣一本書的
二人選。
照顧者的心路歷程約可分成幾個階段。在照顧初期,照顧者最常見的反應是「為何是我?」困惑與怨懟油然而生,大約要半年到一年才能慢慢接受與認同照顧角色。認同照顧責任以後,接下來進入學習期,這時照顧者開始摸索各類照顧知識與技能,也慢慢累積照顧心得。然而面對突發的照顧問題,以及其他家屬的要求與指責,也會讓照顧者再度徬徨無助。最後慢慢摸索出比較可行的照顧模式,逐漸適應照顧工作。
然而也有不少照顧者始終無法勝任照顧工作,而出現失眠、焦慮、沮喪、洩氣等症狀,甚至有了厭世念頭。臺灣近年三
五時傳出「照顧殺人」悲歌,也就是照顧者不堪照顧壓力,而把被照顧者殺死後再自殺的事件,便是箇中最嚴重的例子。
老年照顧是每一個人口老化的社會必須面對的嚴肅議題,而照顧失智失能的老爸老媽,也是大多數為人子女者想要扛起的重擔。本書可以幫助家屬調整身心狀態,用微笑面對漫長辛苦的照顧工作,值得向所有家庭照顧者與關心長照議題的人推薦。
【推薦序】 長期照護者身心承受的壓力可不輕
──
春河劇團團長暨教學總監 郎祖筠
父親失智第二年,原先幫忙照顧他的菲籍看護回家鄉了。在等待下一位看護報到的兩三個月裡,母親突然情緒大崩潰!
母親哭訴著:「好容易盼著孩子大了,終於有自己的時間,學學東西,遊山玩水,卻又被困住了……。」父親雖然生病,但對母親情緒起伏依舊敏感。於是父親的行為開始「幼稚」了起來,故意打翻水杯、不肯吃母親準備的食物。母親因此脾氣越來越急躁,說話越來越不客氣。父母親就在「你罵我,我就搗蛋;你搗蛋,我就更罵你」的對峙折磨中越演越烈!母親一句「我快得憂鬱症了!」我這才意識到,長期照護者身心承受的壓力可不輕啊!
失智家人大多都有些年紀,有些還伴隨著慢性病,加上已養成的習慣性格,還有因力不從心產生的自尊、脾氣,照顧起來格外不容易。
我真心歡喜、感謝三采文化出版了《面對久病家人的勇氣》,一篇篇真實的故事,不但令人感同深受,更能從中得到撫慰,為疲憊的身心找到出口,也為家人的互動提供良方。
最重要的是,不要因為照顧生病的家人,自己也跟著生病了。祝福所有長照的家人身心愉悅和樂!
【推薦序】 這些故事的照顧智慧,值得我們學習
──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祕書長 陳景寧
「長期照顧」是最複雜的家庭議題之一,但大多數人經常是沒有了解、毫無準備,家庭的爭執、糾紛、分裂由此而生,本會因此推動「長照預備課」、「家庭照顧協議」。
很高興有這樣一本完整說明家庭照顧者心理的書籍出版,以故事為主的撰寫方式,淺顯直白、引人入勝,其中最有價值處,就是這些故事所傳達的「照顧智慧」,可供我們學習。例如:工作繁忙的兒子因父親經常無預警急call疲於奔命,但認知到父親焦慮的因素後,他開始固定時間打電話,並安排一位家事服務員協助午餐及打掃,問題因此獲得緩解。
高齡化、少子化社會,長期照顧將是每個人遲早會面對的問題,「唯有抱持開放的心胸,並勇於求助,不斷學習、適應與改變,才能因應挑戰」。現在就開始強化我們的長照戰備力!
【推薦序】 照顧責任,不必太大,更不必偉大
──
東海大學社工系副教授、中華民國幸福家庭促進協會理事長 彭懷真
身為幸福家庭協會的理事長,我當然希望落實協會的使命:「使每一個家庭都幸福」。但協會自身能否促成三十幾位理監事、五十幾位工作同仁,個個都有幸福的家嗎?不容易!最近這些年,大家最普遍不幸福的原因,就是家中的長輩病了、失智了、住院了、住進安養機構了,還有隨之而來有關金錢、家務分工,尤其是照顧的考驗。
我通常建議這些朋友,一切以穩住自己為首要。盡可能做到繼續維持原有的生活步調,好好吃、好好睡、好好工作,只在有限的範圍扮演照顧的角色。回想十幾年前,家母從病重到瀕死,一百多天,我那時擔任東海大學的學務長,工作極為繁重。母親回天家,父親罹癌,最後兩年病情加劇,我那時是東海社工系系主任及協會的祕書長。所幸在家人、同事、部屬,乃至專業人士的支持下,兼顧各種考驗,關關難過關關過,還累積出可貴的心得。因為助人領域三十多年的經驗,我時時提醒自己:「要穩住,用高EQ面對一切考驗。」
本書的主題,就是如何用高EQ做長期照顧者。最可貴的,是站在照顧者而非被照顧者的立場。被照顧者的身體、心理、人際關係等固然需要關懷,但生病中最核心的角色是病人,對抗疾病是首要功課。照顧者則還有很多角色,得應付四面八方的考驗。照顧者通常比被照顧者更辛苦,壓力更大,因此保持情緒的穩定,就能穩住自己,才可以承擔多種角色。
作者是諮商的專家,以鮮活的實例精緻細膩又真誠分析各種情緒,尤其是負面的情緒。負面通常強烈、難忘、深刻,傷害性特別大。照顧時不愉快,即使暫時離開也因為擔憂更加痛苦。作者深深同理這些感受,又以豐富的諮商經驗提醒:你可以有正面的選擇,這是第二篇的主題,很棒又很實際。
從負面到正面的轉折是第七章<認識自己的不足與極限>,然後採取積極的行動改變困境,就是第八章提到的「決心、目標、責任」。其實,第一個決心就是閱讀此書,立即決定目標就是從作者的分享與分析裡,確認自己的照顧責任,不必太大,更不必偉大。
對被照顧者強烈的責任感往往具有殺傷力,包山包海、大小兼顧是不可能走遠的。因此在第三篇之中,作者提出許多寶貴的建議,重點是尋求協助,包括家人、親友、社群、專業人士等,都可以成為助手。
政府積極推動長照2.0,提供多種協助管道,目的之一是減輕家庭照顧者的壓力。因此應大大方方使用這些管道,並且把自己遇到的困難說出來,以獲得對家人、對自己,對整個家庭最有效的協助。
藉著長期照顧家人的過程,妳我可以使EQ提升,又能使自我更好。祝福每一位:擁有更好的自我。
【推薦序】 在意所在意的,並彼此寬心
──
廣告導演 盧建彰
我發現我們為了照顧孩子,會花很多心力,尋求知識,買了一堆書看,但對於照顧長輩、生病的家人,卻似乎較少有相同比例的付出。
但是,這其實有點可惜,因為都是一段全新的生命經歷,都是你未曾觸及的領域,都是你會感到困惑、疲憊、苦痛、想逃避的,但更不容易,還有方向不一樣,你知道的,他們不太容易越來越好,越來越懂事。
還有,和他們一起的時間是世上最珍貴的,因為越來越少。
你絕對需要更多專業心理知識,不只是為了你自己,更是為了被照顧者,還有整個家庭,整個家族,說清楚點,是整個台灣。
先把自己照顧好,你才能照顧別人。
把自己的心照顧好,你才能照顧好自己。
臺灣當代沒有經濟問題,而是心靈問題。我們太過於相信經濟的力量,導致我們四肢無力,導致我們缺乏心靈力量,我們不知道怎麼辦好,因為真正巨大的生命課題,我們還不太會寫,不太會答。
我親眼見過許多心力交瘁,那都不是三言兩語可以形容,也知道那些個擔憂害怕時刻,你在職場上的頭銜專業,並無法陪伴你過關。
你需要這本書,跟我一樣,因為我們是人,我們在意另一個人,而在意,有時是艱難的。
相處,不會只能是硬碰硬,你可以在每個情緒失控的時候,找到煞車,更找到安全距離,這段旅程也許艱難,但可以是美好的。
照顧,不是只有痛苦的選項,更不該只是義務,他是個故事,你和家人獨一無二的故事。
因為你在意。
在意你所在意的,並且,讓彼此,寬心。
祝福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