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0日 星期一

重新相處的勇氣-抗壓性太低,怎麼辦?

我的抗壓性很低,請問該怎麼做才能戰勝壓力呢?

為什麼我們容易感到壓力

抗壓性太弱,其實是人際關係的問題。因為害怕失敗、多少會在意他人的目光,所以才會感受到壓力。

舉例來說,我們在群眾面前說話時,會特別緊張。原本在家練習時都能夠泰然自若,一旦站到人群前,還是會緊張得不知所措,變得語無倫次。當我們獨處練習的時候,當然不會緊張,但是一想到隔天就得在眾人面前演講,即便第二天還沒來臨,我們仍然會意識到那樣的大場面,便忍不住緊張起來。許多人因為考試太過緊張,結果沒辦法發揮出平常的實力,也是同樣的道理。

為什麼我們會如此緊張呢?大致上有兩個原因。一是我們想為可能面臨的失敗找臺階下。因為「過度緊張」,所以沒辦法「發揮平日實力」,這是很好的藉口。有的人之所以這樣做,完全是因為他不相信自己有任何實力。於是他不願意盡全力發揮,並且把一切都怪罪到「緊張」頭上。

這種情況,就好比有一個馬戲團走鋼索的演員,為了預防失敗而事先拉起防護繩索、在底下鋪上網子,直到正式表演前,滿腦子想的都是要把失敗造成的傷害控制在最小程度。但請問他這樣的心態,能給觀眾一個真正完美的表演嗎?走鋼索當然一定要做好這些防護措施,我們當然需要盡可能避免失敗,然而就考試和人際關係方面來說,此時的失敗並不足以致命。如果考試名落孫山,重考就好;如果失言激怒別人,道歉就行。雖然道歉不見得可以修復關係,但這些都是人與人相處時很自然的互動,不需要覺得天崩地裂。

有些人不想面對失敗、打從一開始就不願挑戰。因為只要不去做,就不必擔心身敗名裂。通常會說「我只是沒去試,但只要有心,我就能辦到」的人,根本就不願意把「有心就能辦到」這句話變成事實。

我們會感到緊張的另一個原因,則是不把別人當作「夥伴」。阿德勒認為,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在必要時刻成為幫助自己的「夥伴」。就算我們緊張得連話都說不好,也有一些人不會因此嫌棄、輕視我們,反而還有可能默默為我們打氣。如果你是這樣的人,那請把大家都當成和自己一樣就好。只要這麼想你就會知道,壓力、緊張一點都不必要。

至於要怎麼做才能戰勝壓力?我們日常生活中,當然時時刻刻感受著外在壓力。然而有時候,正因為難免有這些外在壓力,才能發揮超乎尋常的實力。窩在房間裡獨自解答考古題的考生,多半會在遇到難題時停下筆來絞盡腦汁苦思。如果沒有外在壓力、沒有考試時的緊迫感,會讓他們缺乏必須設法解題的氣勢,因而無法解開難題。但是在正式考試中,這種緊張卻能激發考生展現出非比尋常的實力。

我對自己指導的護理科學生總是特別嚴格,因為護理師的工作不容許失敗。學校考試是以六十分為及格標準,但我希望他們都能拿滿分。即便考試不會考,我也不希望他們錯過任何課堂的內容,避免在往後犯下致命的錯誤。所以,我認為平時還是需要一些適度的外在壓力。

另外舉個例子。我曾經駐守醫院一段時間,在安裝點滴藥瓶時,會確認病人全名的多半都是相當資深的護理師。當我們習慣工作模式以後,壓力隨之減少,但令人擔憂的是,這種老練的心態往往是造成失誤的導火線。 

外在壓力(pressure)若一直持續,可能會引發長期的內在壓力(stress)。但是我認為,人要是在完全沒有產生內在壓力的環境下,恐怕也無法活得太久。雖然過度的內在壓力會消耗我們的活力,但正因為有壓力,我們的人生才有痛苦和喜悅同時並存。

本文由楓書坊授權提供,全書:重新相處的勇氣:36堂關於家庭、人際、職場的阿德勒勇氣實踐課


圖來源:Herriest @Pixaba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