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9日 星期日

什麼是帶著正念做父母?


帶著正念做父母是,和孩子一起從事日常活動時,記住什麼才是生命的核心。大部分時間我們都需要提醒自己,甚或承認自己對人生最重要的事一無所悉,因為生命意義和方向的線索很容易就不見了。但就算在最困難、最可怕的時刻,也可以退一步或是重新開始,用新鮮的視角問自己:「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

帶著正念做父母就是看看我們是否記得把這樣的專注、開放和智慧融入與孩子同在的時刻。這是真正的修行,自有本身的內在紀律與形式,對孩子和父母都深有助益,但唯有真正修行才會發現。

從孩子身上學習,需要專注和靜心。沉靜中才能去看、並看穿內心經常肆虐的混亂、晦暗和自動反應,於是培育出更清明、更平靜、更智慧的心,直接用於父母之道。

父母有自己的需求、渴望和生命,孩子也是。但是常常在大局和小節中,父母的需求也許和孩子的非常不同,有時還有衝突。若是在親子的需求有所牴觸時,很可能會導致意志的角力,看最後「按誰的意思行事」。要是父母覺得有壓力、過度操勞,而且累壞了,尤其如此。

帶著正念做父母就是在這種時刻培養覺知,知道親子的需求如何相互依存,而不是互相抗衡。我們的生命深刻連結,彼此的幸福是雙向影響。如果孩子不好,我們就痛苦,如果我們不好,他們也痛苦。

只要懂得孩子和自己情緒和生理上的需要,並視孩子不同年齡的需要,找出方法讓每個人都滿足所需,大家都會從中受益。只要父母有這種敏感度,就會加強親子之間的連結感。當我們活在當下,孩子會感覺到我們對他們的承諾,甚至在困難時刻也不例外。而且,在雙方的需要發生衝突時所做出的抉擇,更是出於知心的連結,這抉擇也會蘊含更多的慈悲和智慧。

我們把為人父母看成神聖的責任。父母是保護者、養育者、安慰者、老師、嚮導、同伴、榜樣、無條件的愛和接納的來源。如果能夠牢記做父母的神聖責任,又能將正念融入為人父母過程中的每一刻,那麼,我們會因為知道這一刻、這個孩子在生命的這個階段需要我們做什麼,而做出選擇。在這項挑戰面前,我們不僅能為孩子好,也許是生平第一次發掘出我們內心最深、最美的部分。

懷抱正念的父母能指認出日常中所面臨的挑戰。因為覺知必須是全面辨識出挫折感、不安全感和短處、自己的局限和界限,甚至是最黑暗、最具毀滅性的感覺,以及不堪重負或摧枯拉朽的感覺,它促使我們自覺並有系統地跟這些能量「密切合作」。

承擔帶著正念做父母這項任務,就是對自己抱著很大的期望。在許多方面,我們是童年各種事件、情況的產物和囚徒。既然童年形塑我們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方式,過去也不免形塑我們看待孩子是怎樣的人和「他們理應得到些什麼」,以及應該受到怎樣的照顧、教導和「社會化」。無論我們的觀點是什麼,都像受制於強大魔咒,強烈且不自覺地持續保持原有觀點。只有知道自己曾受到形塑,才能利用當年受父母教養所得到的有益、正面、滋養的部分,並且超越具有毀滅性和局限性的層面。

有些父母得關閉心門、得「不去看」、得壓抑自己的感情,才能度過童年,要他們更具有正念,可能特別痛苦又困難。在我們受舊日魔鬼支使的時候,生起童年而來的舊有信念、毀滅性模式和惡夢的時候,受陰暗感受和非黑即白的想法所折磨的時候,尤其難以停下,用嶄新眼光來看待事情。

我們絕對沒有建議帶著正念做父母有著理想的標準,可用來衡量自己,或必須努力以赴。這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過程中不斷加深並精煉我們的覺知、活在當下和睿智行動的能力,而不是要達到一個固定目標或結果。過程中重要的是,對自己要慈悲,包括看到並接納自己的局限、盲點、人性和缺點,而且盡力以正念處理。即使是在黑暗、絕望,發現我們原來一無所悉的時刻,就在當下,嶄新地重新開始,每一刻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另一個調諧的機會,也許就在那個時刻,我們能新鮮且深入地看到、感到、了解我們自己和孩子。

我們對孩子的愛,只有在每一刻親子關係的品質中才能表現出來,也才感受得到。若能把每一刻都融入覺知並安住其中,愛就會越來越深。愛表現在我們如何遞麵包或如何道早安,而不只是去狄斯耐樂園大玩一場;愛表現在日常慈心、理解、敞開心懷的接納當中;愛表現在體現愛的行動當中。所以無論是好時光還是糟日子,任何一天,任何一刻,專注的品質最能深入測量我們對孩子的關懷和愛。

父母是一面鏡子,在其中,看得到自己最好的一面,也看得到最糟的一面;看到生活最豐富的時刻,也看到最嚇人的時刻。有時候覺得家裡一切健全,孩子看起來快樂、強壯、平衡,結果第二天或下一刻,地獄之門就打開了,世界充滿了困惑、絕望、憤怒和挫折感。原來以為我們所懂得的一下子全沒用了。所有的規則好像在一夜之間或在一剎那之間全變了,毫無頭緒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或為什麼會發生。我們好像是最大的失敗者,什麼事也不知道、不了解。

即使在這些時刻,仍要盡力提醒自己,不管多不愉快或多痛苦,我們還是可以抓住那根覺知的細線。雖然非常困難,還是要努力去釐清發生了什麼事,即使身處困局,也要看出自己還需要做些什麼。要不,就只能陷在自己的反應和自動行為中,對自己恐懼、憤怒、否定,放棄原有的慈悲和清明。即使無可避免走上這條路,事後還是要更平靜地努力重新檢視,從中學習。

本書是我們做父母的經驗之談,我們的經驗和你「這個人」或你「這位父母」無疑是很不一樣的。你也許會發現,我們所選擇的部分方式,和你受父母養育的方式或你做父母的方式不盡相同;你也會發現,你對我們所說或所做的選擇,會生起強烈的情緒反應。做父母會喚起甚多深藏的情緒,因為這和我們認為自己是怎樣的人,或選擇如何活出自己的生命,密切相關。

我們並非建議你依樣畫葫蘆,也不是說如果你不照著做,就缺了一角。我們都知道,為人父母並沒有簡單的答案或一貫的解決方法;更不是說,正念是所有生命或為人父母所有問題的答案。我們只不過試著指出一條看待事物和生命自處的道路,可以跟你做父母的方式整合起來。究竟什麼對孩子和自己才是最好,必須利用創意和能力,在生命中保持覺醒和覺知,一一做出個人的決定。

終極來說,帶著正念做父母就是看清孩子,傾聽並信任自己的心靈,明確辨識父母每天的挑戰,並予以支援,也使自己成為孩子無條件的愛的源頭,一刻又一刻,一天又一天。


完整內文可參考:正念父母心,享受每天的幸福 

延伸:您希望學習提昇愛的幸福感、伴侶與親子關係和諧嗎? 歡迎登記第一時間使用APP 





2017年1月28日 星期六

一行禪師談正念工作的奇蹟:在工作裡找到成功+快樂的模式

如果只有幾分鐘時間,你可以唸誦下面的句子:
吸氣,我釋放身體的緊張。
呼氣,我微笑。

吸氣,我覺察眼睛。
呼氣,我對眼睛微笑。

你以正念能量去擁抱眼睛,並對眼睛微笑,這是對眼睛的正念修習,你接觸你擁有的其中一個幸福條件。雙眼視力良好是件美好的事,任何時候只需張開眼睛,便可看到天堂般的各種形態和顏色。

吸氣,我覺察心臟。
呼氣,我對心臟微笑。

你以正念能量擁抱心臟,並對心臟微笑。明白心臟仍能正常運作,因而心懷感恩。很多人都希望能有一顆正常運作的心臟,健康的心臟是美好健全生活的基本條件,是另一個幸福條件。當你以正念能量擁抱你的心臟時,它會感到溫暖和舒服,你忽略心臟很久了,你只想著其他事情,追逐那些你以為會帶來真正幸福的事,卻忘記了你的心臟。

你飲食、作息的方式,甚至給心臟帶來麻煩。你每次吸煙,都會令你的心臟受苦;每當喝酒,你便是不友善地對待你的心臟;長時間在壓力下工作,又沒有足夠休息,你便加添心臟緊張。可知道你的心臟多年來為了你的福祉日日夜夜工作,你卻缺乏正念,待它不仁慈,你不懂得保護內在的幸福快樂。現在你可以為你的心臟做點事,獻上你的愛、擁抱給心臟,感謝它為你而在。

你可以繼續對你身體的其他部位做這項修習,譬如肝臟。以你的溫柔、愛和慈悲擁抱肝臟,以呼吸生起正念能量來擁抱你的肝臟。把正念能量導向你正以愛和溫柔擁抱的身體部位,這正是身體所需。如果身體某部位元不舒服,則更需要花多一些時間給予擁抱,並對它微笑。你未必有時間在每一次修習時注意到身體每一部位,但每天練習一兩次,至少可專注於身體某一部位,練習休息放鬆。

不論何種姿勢,躺臥、站立、坐著或走路,你都能時常釋放緊張。坐在巴士上,你可以練習呼吸,釋放內在的緊張;走路去開會時,可隨著每一步釋放緊張,走得像一個自由自在的人,享受每一步,再也不趕忙。帶著正念從巴士站或停車場走到辦公室時,每一步都能釋放壓力,帶著清新,輕鬆自在地返回辦公室。

想閱讀完整書籍,歡迎支持作者:「一行禪師談正念工作的奇蹟:在工作裡找到成功+快樂的模式」,出版社:橡樹林

您希望有一款APP幫助您放鬆、提昇 <3 幸福感、關係和諧嗎? 歡迎登記第一時間優先使用 https://goo.gl/6xnKIW


圖來源:CC0/ Author:  Unsplash

2017年1月21日 星期六

Google 陳一鳴:搜尋你內心的關鍵字

陳一鳴 是Google元老級工程師,曾負責建立Google最早的手機搜尋服務,凡至Google訪問的名人都會主動詢問:「陳一鳴在哪裡?」。陳一鳴在Google引進並主持正念減壓療法MBSR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並與EQ大師丹尼爾.高曼等人在Google推動以正念減壓為基礎的EQ課程:「Search Inside Yourself-搜尋內在自我」,以下收集相關資訊,歡迎對正念有興趣的朋友參考。創業家、企業經理人,也歡迎參考Mindful Leadership相關資訊,可對夥伴、員工、供應鏈、整體社會產生更大的助益。

陳一鳴有建立一個組織,線上推廣Mindfulness課程:Search Inside Yourself  網站


 http://siy.mindfulnesscenter.tw












"搜尋你內心的關鍵字"/ 作者:陳一鳴 Chade-Meng Tan/ 繪者:吳榮平/ 譯者:謝儀霏/出版社:平安文化
 siy.mindfulnesscenter.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