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橡樹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橡樹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7月20日 星期四

一心走路

正念的能量

在梅村,平靜地坐著與平靜地走路是很基本的修行。我們學習如何才能在整個打坐與走路期間保持平靜,我們依賴正念與正定而做到這點。此外,我們也從僧伽的集體正念能量中獲益。若我們於一日中保持平靜,便可在另一天與往後的日子中繼續保持。我們必須下定決心堅持這個修行。

例如,在行禪期間,若我們陷入思慮,想著回家時應該怎麼做,便失去了行禪,失去了機會。雖然我們與僧伽同行,但我們卻不在那裡,不能安住在當下,因此無法邁出平靜與快樂的步伐。或者如果我們擔憂某事或生某人的氣,便無法邁出平靜的步伐,同時也將失去一切。

我們知道走路時,我們可能不是解脫的。走路是令我們解脫的修行,我們應該像解脫的人一樣走路,解脫使我們可能達到平靜與快樂。我們必須百分之百完全投入於每一個步伐,才有可能達到解脫。若我們無法正念地走路,導致生起憤怒或憂愁的感覺,或想到過去、未來與別處,便無法解脫。我們並不是真的與僧伽同行,因為我們並沒有在那裡,這是一種浪費。吸氣,我們可能覺知此事;我們不是真的在這裡,而且之後可能為此而後悔。我明明有機會,但卻錯失存在於當下的快樂因緣。我們問自己,挑戰自己:我能解脫嗎?能於當下感到平靜嗎?因為若你無法解脫,無法於現在解脫,以後也不可能解脫。因此,你必須下定決心於當下解脫。雖然憂愁或憤怒的心行可能非常強烈地生起,但我們深知內在有解脫與平靜的種子,我們必須努力讓解脫與平靜的種子顯現。我們的內在並非只是憂愁與憤怒,我們的內涵遠甚於此。每個人都必須找到達到解脫的有效方法。

無常觀與無我觀
當我們獲得觀智時,就能看見無常的真實本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是努力想讓事物保持穩定,導致無常的觀念令人感到不安。但若深入觀察無常的本質,會發現無常其實是很能撫慰人心的。

當你跨步時,可以觀想母親與你同行。這並不困難,因為你知道腳是母親的腳的延續。當我們深入觀察時,會看見母親存在我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中,我們的身體也是母親身體的延續。當你跨步時,可以說:「母親,請與我同行。」突然間,你感覺內在的母親與你同行。你可能察覺到,母親的一生中並沒有太多機會能夠像你一樣,走在當下,享受每一個觸地的感覺,因此,突然間悲憫與愛油然而生。這是因為你可以看見母親與你同行──這並非憑空想像,而是真實的。你可以邀請父親與你同行,也可以邀請所愛的人當下與你同行。他們不必以肉體出現,你便可以邀請他們,並與他們同行。我們延續自祖先,他們完全體現在我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中,因此當我們邁出快樂的一步時,知道所有的祖先都與我們同行,千百萬隻腳正在做相同的動作。藉由影像技術,你可以創造這種畫面──千百隻腳一起邁步。當然,你的心也可以做得到,可以看見祖先的千百萬隻腳與你一起邁步。藉由觀想的修行,將可摧毀你是個別自我的觀念與感受。你步行,而他們也與你同行。


本文由橡樹林出版授權提供,全書:一心走路:步行在佛陀的淨土中 


2017年2月3日 星期五

最美好的都在此刻:53個創意、幽默、找回微笑生活的正念練習

人們經常跟我說:「我非常想要修持正念,但是我這麽忙,似乎找不出時間。」

  大多數人們都以為,正念是他們必須在工作、小孩、持家等已經滿格的日程中所要擠進去的某個東西。實際上,讓正念成為你生活的一部份,更像是一個連連看或依照數字著色的遊戲。記得那些在各個小區塊標有數字,藉此告訴你使用哪個顏色的圖案嗎?當你為所有的棕色區塊著色,接著是綠色區塊和藍色區塊,之後便開始出現一幅宜人的圖畫。

  修持正念就像是這樣。你從自己生活的一個小區塊開始,比如說你接電話的方式。每次電話響起時,在接電話之前,你都停下一切,慢慢地做三次深長的呼吸。你這麼做,大約一星期的時間,直到它變成一個習慣。之後你再加入另一個正念的練習,例如具有正念的進食。當這「處於當下」的方式融入你生活之中,你再加上另一個。漸漸地,你在一天之中便有愈來愈多的時刻,都是處於當下並保持覺知,於是,覺醒生活的愉悅體驗便開始萌生。

  本書中的練習,指向你生活中的許多不同空間,你可以開始填上讓心胸開放的溫暖正念色彩。我是個禪修老師,住在奧勒岡的一座禪宗寺廟裡。我也是一名小兒科醫生、妻子、母親、祖母,所以我非常明白,日常生活可以變得何等充滿壓力且具有挑戰性。這些練習中的很多內容,都是我所研擬出來的,為的是幫助自己在繁忙生活的流轉之中更具覺知,更為快樂安適。我將這個集結,獻給所有想要成為更處於當下、且更享受生活種種小小片刻的人。你無需參加為期一個月的長期禪修閉關,也無需搬到一所寺廟以重建你生活的安詳平衡,你已經擁有它們。正念的日修會一點一滴的幫助你,顯露你現在所處生活的滿足和完美。

正念是什麼?它為何重要?

  近年來,研究人員、心理治療師、醫生、教育家和普羅大眾,都對正念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目前,有大量的科學研究指出,正念對於身心健康具有諸多的利益。但是,我們所說的「正念」,到底是指什麼?

  這是我想使用的定義:

  「正念,是對發生在你周遭和自己內部(身、心、靈之內)的一切,有意的給予全然的注意。正念,是不具批判或評斷的覺知。」

  有時候我們具有正念,有時候我們沒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注意你擺放在車子方向盤上的雙手。記得你初學駕駛時,當你雙手笨拙的來回猛轉方向盤、校正和過度校正時,車子是如何一路搖晃彎曲前行的?那時你十分警醒,完全專注在駕駛的力學中。一陣子之後,你的雙手學會了熟練駕控,能做細微自動的調整,你可以不需要有意識的注意雙手,就能讓車子保持平穩前進。你可以同時開車、講話、吃東西、聽收音機。

  於是,便會出現我們自動駕駛時全都曾經發生過的經驗:你打開車門,尋找鑰匙,小心翼翼的倒車出庫,然後……你把車停在辦公地點的停車場。等等!在你住處和公司之間的二十哩、四十分鐘期間,發生了什麽事?剛才的號誌燈,是紅、還是綠?當你的身體熟練地操控車子,在交通和紅燈中穿行的時候,你的心,前往某個愉快或痛苦的地方度了個假,而在你抵達目的地時,突然又醒來了。

  這是壞事嗎?若說你應該要對什麼感到羞愧或内疚,這並不算那種壞事。要是你能夠經年累月的自動開車上班而從未發生意外,你的技術可算非常高超!然而,我們可說,這是件悲哀的事;因為,若我們花了很多時間用自己的身體做事,心卻在別處度假,這表示,在我們自己生命中的大部份時間裡,我們並非真正的處於當下。當我們並非處於當下時,這使得我們持續感到隱隱約約的不滿。這個不滿足感,來自將我們和其他所有東西、所有人們之間隔絕的間隙,乃是人類生命的基本問題,它會引發那些我們被深切懷疑和深度寂寞所刺穿的痛苦時刻。

全書內容,最美好的都在此刻:53個創意、幽默、找回微笑生活的正念練習

圖:CC0 /PublicDomainPictures